问:我家鱼塘养的草鱼,从6月中下旬开始,就有些鱼不怎么吃食,慢慢出现死鱼的情况,死鱼的颜色看起来比正常鱼颜色深,死鱼的嘴巴、眼眶、鳃盖和鳍条都有出血。用了常用的抗生素,都没啥用,怎么回事?
答:根据上述病情,结合疾病发病特征,你家的鱼可能是得了草鱼出血病。
病因分析
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也叫草鱼出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草鱼感染草鱼出血病病毒后,病毒损伤内脏器官,最终导致各脏器病变。
按照病鱼的症状,草鱼出血病分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和肠炎型三种类型。
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体色发黑,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鳍条有出血点,多见于10厘米以上的较大的草鱼种;红肌肉型病鱼外表出血不明显,但剥去表皮可见肌肉呈现点状出血,甚至全身肌肉出血呈现鲜红色,一般在5—10厘米体长的小草鱼种较常见;肠炎型病鱼肠管发红,肠管上的脂肪出血、发红,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内壁出血,各种规格的草鱼种都可见到。
感染草鱼出血病病毒后病鱼常很快死亡,并殃及全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草鱼出血病发病季节比较长,流行于水温较高的6—10月,发病水温为22℃—33℃,以27℃—30℃流行最盛,8月为流行高峰。对于高密度饲养、高蛋白质饲料投喂草鱼池危害更甚,常发生全塘大部分死亡,对提高单位池塘草鱼产量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素。
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盐和有机物耗氧量高,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更为严重。
另外,生产实践证明,草鱼出血病的发生与放养密度、放养方式有关,一般稀养池比密养池发病率低,混养池比单养池发病率低。因此,放养密度不能过大,根据自家鱼塘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养方式。
治疗方法
草鱼出血病只有在发病初期用药有一定的作用,最好采取外用和内服药物同时进行。
外用药有高碘酸钠溶液、二氧化氯等消毒剂等,内服可用大黄、黄芪多糖、黄芩等中草药。
发现患病鱼,立即无害化处理,并对养殖水体、工具、运输工具及周围的场地进行消毒。
预防方法
目前,草鱼出血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应当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环境管理,减少诱发因素。一是坚持投饲“定点、定时、定量、定质”;二是加强水源消毒,对繁殖用的鱼卵和亲鱼、引进的鱼苗及相应设施等进行严格消毒,切断传染源,减少病毒感染的概率;三是加强水质管理,保证足够溶氧量。源自四川农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