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设施蔬菜栽培的瓜类蔬菜品种,主要有大小黄瓜、丝瓜、苦瓜、西葫芦等,立冬后,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棚内湿度增大,瓜类病害也开始增多,如蔓枯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等。另外,黄瓜流胶、丝瓜烂花等问题也让菜农很是头疼。
瓜类蔬菜上的很多病害表现症状相似,同一病害可同时侵染蔬菜的叶、花、茎蔓、瓜条等多个部位,同一问题又可由多种病菌侵染引起,菜农若不能正确辨别病因,延误了防治时机,导致减产减收。
一、叶部斑点
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
瓜类蔬菜叶部病害种类很多,菜农最容易混淆的当属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与靶斑病。这三种病害主要为害叶片,病斑都为黄褐色斑点,病斑扩展都受叶脉限制,很难辨别。有的菜农会把靶斑病当成霜霉病来治,也有的菜农会把霜霉病当成细菌性角斑病来治。
症状识别
菜农可着重从以下几点进行区分:
一看发病部位。霜霉病主要发生于中部叶片;细菌性角斑病多在底部叶片发生;靶斑病发生于中上部叶片。
二看病斑大小。霜霉病病斑较大,叶片正面褪绿、发黄,黄褐色,不穿孔;细菌性角斑病病斑较小,颜色较浅,质脆易破裂穿孔;靶斑病的病斑只有米粒大小,病健交界处明显,病斑粗糙不平。
三看有无霉层。霜霉病和靶斑病在潮湿时病斑上会产生灰黑色霉层;细菌性角斑病在潮湿时病斑背面会产生乳白色粘液,干后形成一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状物,两面均无霉层。
防治药剂
霜霉病预防用药,可选择代森锰锌/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霉素+海藻酸或红糖;发病初期,可选择氰霜唑/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锰锌/霜脲锰锌/霜霉威+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霉素+几丁聚糖或红糖;发病中期,可选择氟菌霜霉威(银法利)/吡唑醚菌酯+氯溴异氰尿酸+几丁聚糖或红糖。
细菌性角斑病常用药剂主要有抗生素类药剂、铜制剂、叶枯唑和噻唑锌等。预防用药,可选择噻菌铜/喹啉铜+中生菌素+几丁聚糖;病害发生后用药,可选择噻唑锌(碧生)+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氯溴异氰尿酸/乙蒜素+红糖。
靶斑病预防用药,可选择噻菌铜/代森锰锌/百菌清+甲托/苯醚甲环唑;治疗用药,可选择露娜森/露娜润,或者苯醚甲环唑/氟硅唑/戊唑醇+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春雷霉素/乙蒜素+几丁聚糖。
二、茎蔓开裂
蔓枯病、炭疽病
导致瓜类烂蔓子的病害很多,如蔓枯病、灰霉病、炭疽病、菌核病和细菌性软腐病等,灰霉病、菌核病和细菌性软腐病导致的烂蔓较易区分,菜农常将蔓枯病和炭疽病混淆。
症状识别
蔓枯病和炭疽病都可同时侵染瓜类蔬菜的茎蔓、叶片、花果部位,尤以茎蔓为害症状较为相似。
蔓枯病为害时,茎部多在茎基部和节部感病,病斑椭圆形至梭形,病部灰白色,有琥珀色胶物质溢出,后期病茎干缩,纵裂呈乱麻状,严重时导致烂蔓,但维管束不变色。
炭疽病在主蔓及叶柄上的病斑呈椭圆形,黄褐色,病斑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成片。蔓枯病的特点是所有病斑上均生有黑色小粒点。
防治药剂
蔓枯病与炭疽病防治药剂相似,预防用药可选择噻唑锌/喹啉铜/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海藻酸喷雾;治疗用药,可选择啶氧菌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拿敌稳/苯醚甲环唑+乙蒜素+几丁聚糖喷雾。
烂花
花腐病、灰霉病、菌核病
这三种病害都可为害蔬菜的花和幼果。
症状识别
花腐病发病初期,花和幼果发生水渍状湿腐,病花变褐腐病,病菌从花蒂部侵入幼瓜后,向瓜上扩展,致病瓜外部逐渐褐变,表面可见白色茸毛状物在瓜毛之间蔓延,有时可见黑色大头针状物,既病原菌的孢子囊。
灰霉病其为害症状为,先从开败的花上侵入,花表面初密生白霜,后变成浅灰绿色霉,由病花向幼瓜蒂部扩展,渐成水渍状湿腐、萎缩,产生灰色霉层。花腐病与灰霉病在花上的症状相似,都着生灰黑色的霉层,可从是否有黑色大头针状的霉进行区分。腐烂处长出黑色的大头针状的霉,是花腐病的判断依据。
花部感染菌核病后,病部长出白色菌丝,后期可见黑色菌核,可作为菌核病的判断依据。
防治药剂
花腐病发病初期可选用克露或烯酰吗啉进行喷施,当发病呈上升趋势后,可选用40%烯酰吗啉+20%噻枯唑+硼肥,或者45%异菌脲+33.5%喹啉铜+32克/升苯甲·嘧菌酯进行防治。
灰霉病、菌核病用药相似,预防用药,可选择喹啉铜/百菌清+多抗霉素/武夷菌素+海藻酸喷雾;发病初期,可选择异菌脲/咯菌腈/腐霉利+苯醚甲环唑+乙蒜素/丁子香酚+海藻酸喷雾;发病中期,可选择咯菌腈/腐霉利+嘧霉胺/嘧菌环胺/啶酰菌胺+乙蒜素/丁子香酚+几丁聚糖喷雾。
三、瓜条流胶
菌核病、黑星病、炭疽病、蔓枯病、细菌性病害
近几年,瓜类蔬菜流胶问题比较严重,瓜条、茎蔓、叶柄等多个部位均可流胶,尤其是瓜条,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很多菜农往往不清楚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盲目用药防治效果不佳,损失很大。造成瓜条流胶的原因很多,如昼夜温差过大,药害等,但多由侵染性病害引起。多种真菌性病害都可造成黄瓜瓜条流胶,在胶粒颜色、病斑状况以及叶片并发症状方面,与细菌性病害差异明显,要注意区分。
症状识别
菌核病典型症状为:流胶发生部位在花下部,即瓜条顶端。开始的流胶多呈白色小米粒状,围绕瓜顶一周,湿度大时胶粒上可生白霉,最后变成鼠粪状菌核,导致瓜条腐烂。
黑星病典型症状为:胶粒红褐色,病斑黑褐色,星状开裂。瓜条染病初为圆形或椭圆形褪绿小斑,病斑处溢出透明胶状物,后变为琥珀色,凝结成块。病瓜一般不腐烂,高湿时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
炭疽病典型症状为:瓜条染病后病斑呈圆形凹陷,水浸状、褐色、易出现琥珀色流胶,潮湿时病斑上生出粉红色的粘稠物。该病斑凹陷是很典型的,叶子上的病斑也比黑星病大得多,多不从边缘腐烂,区别于黑星病。
蔓枯病典型症状为:瓜条感病产生黄色褪绿斑,病斑凹陷呈褐色,瓜条畸形弯曲,有时溢出琥珀色流胶。
细菌性溃疡病、缘枯病是造成瓜条流胶的主要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典型症状为:在瓜条上出现白色菌脓,不易流淌,流脓处伤口不明显,与胶状物的区别是不易凝固,颜色一般为白色,时间长了能造成瓜条腐烂,变臭。纵剖瓜条内部可发现坏死腐烂。
防治药剂
菌核病发生后,可用嘧霉胺、腐霉利、咯菌腈等药剂进行防治。但最好的办法是在蘸花药中混掺咯菌腈、异菌脲等药剂,可有效防治菌核病造成的流胶。
黑星病发生后,可选择腈菌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药剂,配合乙蒜素、吡唑嘧菌酯等,但需控制浓度及使用次数,必要时要促进营养生长,以预防药物抑长造成“花打顶”问题发生。
炭疽病发生后,可用溴菌腈、咪鲜胺、啶菌恶唑等防治。蔓枯病跟炭疽病的用药基本一样。
细菌性病害导致的流胶,可以选择噻菌铜、噻唑锌等搭配中生菌素、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叶面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