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军民鱼水情 (第3/3页)
“等俺回去,非得让村里那些说‘好铁不打钉’的人瞧瞧,当兵吃粮也是光宗耀祖的事!”
“可不是嘛!跟着皇爷打仗,咱们是保家卫国的英雄,可不是从前那些祸害百姓的兵痞了。”
“俺爹娘要是知道,咱当兵当得这么有体面,不知得多高兴。”
“跟着陛下,誓死保卫大明!”
士兵们脸上的笑容也更真切了,他们不再是百姓眼里“如匪”的兵,而是保家卫国的英雄;
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大明的疆土,更是百姓的安稳日子,这份尊重,比任何奖赏都让他们自豪。
就在这时,白日里巡查的千总带着一队士兵押着几辆马车过来。
“王二柱,你们几个过来。”千总招呼道,
“大人,有什么吩咐?”几人拱手领命
“总兵大人知道了白天的事,特批一批米面杂粮。明早你们小旗挨家送回去。”千总声音沉稳,
“大人说了,咱们当兵,保家卫国是天职,不能从百姓嘴里抢饭吃。”
“遵命”王二柱几人高声应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骄傲。
夜色渐深,军营中的篝火却格外明亮。这股浓浓的鱼水之情,汇聚成无形的力量,滋养着军队的魂魄。
大明在辽东的原本濒临溃散的统治、丧失殆尽的民心,在这短短数月间,被朱由校以赫赫武功与煌煌仁政,重新筑牢。
中华民族的百姓,从来都把“善良淳朴”刻在扎根土地的生存底色里。
他们不怨苛政、不忌贫富,只盼一份安稳踏实——三餐温饱能果腹,屋檐不漏遮风雨,子女绕膝无战乱,便足以让他们弯下腰,在田埂上种出一年的希望,在烟火里熬出日子的香甜。
只要你能让他们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们就永远会把最赤诚的信任捧给你,战乱时愿送自家儿郎披甲保家,太平日里便守着田亩、手艺,把日子过成细水长流的安稳。
他们从不要什么惊天动地的恩宠,只认“谁为百姓谋生计,谁就是心里装着天下”的朴素道理。
这份藏在烟火气里的拥护,才是一个王朝经久不衰最坚实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历经风雨却始终不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