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原来是学校的驴 (第1/3页)
天色渐暗,天边最后一丝云霞也终于消失不见。刘家的上空飘散着浓郁的油香味,馋的邻居的男女老少直流口水。
“队长家烙油馍得用了多少油啊!”有社员斜靠在自家厨房门口,鼻子对着刘家的方向,贪婪地呼吸着夹杂着油香的空气。
“队长家有喜事儿,不过这油用的也太多了,以后不过了?”
烙油馍是豫西农村能拿出的为数不多的好食物了,在没肉的时代,它们是最让人眼馋的食物。鏊子上倒上油,饼在上面烤至焦黄,面饼里面夹杂着葱花。
吃的时候既有油香,也有葱花的香味。好吃是好吃,只不过太费油了。刘家也不经常做,今天杨秀云放的油比往常更多。
炒的菜里面加了一勺猪油,简直是生活大改善。
一家人坐在院子中间美美地吃了起来,杨秀云拿起还很烫的烙馍,一边用嘴吹着凉气,一边快速地撕开,一半递给了刘福庆,一半递给了刘一民。
“一民,尝尝怎么样。这油放多了,就是不一样,你看烙的金黄金黄的,看着就流油。”杨秀云笑着说道。
她看着刘一民尝了一口说完好吃,才笑着给自己撕了一半。
“一民,作家的事儿我跟你爹都不懂,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走。咱也不求挣多少钱,咱别跟政策对着干。”杨秀云担忧地说道。
对于作家,杨秀云除了知道“作家”两字外,其余的是什么都不了解。
正吃着饭,李兰勇和李大山两人推开大门走了进来,李兰勇咧着大嘴巴,嘴唇都快包不住牙齿了。
刘福庆两口子拿起“排子”上的烙馍递给两人,两人都摆手不吃,李兰勇拍着肚皮说道:“今天放映队的在我家吃,我也跟着沾光吃了顿好的。”
“排子”是用高粱杆制成的盛器,先是两根高粱杆呈十字交叉,用针线穿起来,然后依次继续放高粱杆,慢慢地全部串起来,最后用剪刀修剪成圆形。
农村用它来放饼、包好的饺子之类的食物。
放映队每次来大队放电影,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