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文化馆上班早? (第3/3页)
老刘结婚了,只不过是半边户,老婆孩子还是农村户口,也没在身边,他们都在乡下。平常没事的时候,老刘会回去一趟,他现在最大的心愿不是写作,而是把妻儿的户口给解决了。
“小刘,这就是写《驴得水》的刘一民吧?”一道声音响起,正是老梁端着饭盒蹲在了两人旁边。
“老梁,你消息挺灵通的。”老刘又撇了撇嘴:“我都三十五了,按理说也该叫我老刘了,老梁,一民在这,小刘小刘的,让我多没面子。”
老梁笑道:“行,在文化馆十几年了,也该叫老刘了。你来的时候,还是....”
刘一民笑着看两人拌嘴,快速地将自己碗里面的大米饭吃扒拉了干净。
“一民,《驴得水》写的确实有水平,最近有没有动笔的打算?”老梁问道。
刘一民老实地说道:“有,不过刚想好,还没有真正动笔,前阵子生产队太忙了,没时间写。”
“什么题材的?”老梁和老刘扒拉饭的动作都给忘了,盯着刘一民的嘴一动不动。接着老梁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赶紧伸手止住刘一民说道:“一民,还是别说了,咱们都是搞创作的,想到一个题材不容易。”
老刘也赶紧附和道,他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太敏感,犯了大忌。心底又在震惊,这才多久?可又想了一部题材,难道对真正的天才来说,写作跟普通人吃饭一样简单吗?
招待所有两层楼,刘一民的房间在二楼,打开门,有一股发霉的味道。中间摆着一张床,两边是床头柜,柜子上放着用暖水瓶,暖水瓶外面是用竹条编制的外壳。拉开窗帘,透过玻璃窗户能够直接看到文化馆。
“一民,你先休息,明天到文化馆咱们再聊!”老刘瞥了一眼刘一民从行李包里面掏出来的书,笑着转身离开了房间。
“老刘,明天几点到?”
“尽早,咱们文化馆上班早,不过你不一样,不用按照时间来。”
第二天,刘一民早早的来到文化馆,发现空无一人。
“这也叫上班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