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有这么防同志的吗(求追读) (第3/3页)
但是一看报纸,哦豁,这方面也能分析?
于是在读者心中,开始慢慢地形成了一个门槛,那就是能不能看懂《驴得水》这篇小说,能看懂的人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看这本小说的感悟。
没看懂的为了避免被人认为自己看不懂,于是产生了从众行为,也谎称能看懂。甚至看不懂的人,往往更积极地推荐这本小说。
这不仅仅是在《驴得水》上面出现,在很多批判小说上也会出现,在社会的其他方面,其他现象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跟其他小说不一样的是,《驴得水》还带了喜剧化的写作手法,也收拢了一大批此类的读者。
《人民文艺》编辑部开始陆续收到读者来信,不过写的有深意的不多。崔道逸本来还准备找到几篇好的读者来信刊登一下,看后作罢了。
或者只能看看之后,有没有更深入一点的读者来信。
“老崔,这篇《驴得水》可是给咱们这期杂志的销量立了大功,不少同行都向我打电话了解这位作家是谁,还祝贺我们拿到了好的稿子。
你立即给刘一民同志发一封约稿函,说咱们全社期待着他的下一篇作品。还可以告诉他,如果有意的话,可以参加咱们《人民文艺》创办的作家培训班。”
张广年激动地说道。
“行,我这就给他写信。”崔道逸点了点头,就是张广年不说,他也正准备写信。
《燕京文艺》杂志社也多方面打探刘一民的消息,他们也想发约稿函,可惜不知道地址。编辑周燕如还去《人民文艺》打探了几次,愣是没打听出半点口风。
“《人民文艺》编辑部都是保密局出身是吧,一个个保密工作做的那么好!”周燕如生气地说道。
“老周,消消火,可不能这样说,老张他们可都是老革命了。”《燕京文艺》编辑部的编辑章德凝说道。
周燕如接过章德凝递过来的茶杯:“我周燕如也是老革命了,在边区的时间不比他们短,有这么防同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