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录取通知书到(求追读) (第3/3页)
着刘一民去麦积大队热闹了一番,给刘福庆开了一场表扬会,感谢他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名优秀的年轻人。
晚上矿上出钱,请县曲剧团在麦积大队搭起了舞台唱了一场大戏,看的十里八村的社员如痴如醉,纷纷感叹刘家出了个大学生,整个公社都沾了光。
要上大学需要先转一下户口,拿着录取通知书就能办理。户口改到学校,刘一民才能有城市居民的粮食关系,在学校才能领到饭票。
不过这些事情,刘一民不用管,革委会的人全安排的利利索索的。
......
《人民文艺》,崔道逸看到刘一民的投稿信后,咧着嘴快速地拆开阅读了起来。他的桌子上还摆着最新的《诗刊》,诗歌名字下面的“刘一民”三个字被用钢笔重重地圈了起来。
旁边写着“本期《诗刊》此诗当属第一!”,“荡气回肠、文采斐然”。
崔道逸读完《高考1977》,发出一阵狂喜,在诸多编辑诧异的目光中直奔主编办公室。
“老张,刘一民又投稿了,好文章,你快看看!讲高考的,写的可真快!”
张广年正准备埋怨崔道逸大喊大叫,听到是刘一民投稿,立马直起了身子换上了一副笑脸。
如果说《驴得水》是偶得佳作,那《一代人》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两首诗歌的发表,就说明此人肚子里是真有东西。
不是偶然发表一篇,而是能够源源不断提供优秀文章的作者。这样的作者,对任何一个编辑部来说都是争抢的对象。
“快拿来给我看看!”张广年笑着说道。
过了一会儿,张广年幽幽说道:“刘一民同志真会抓题材,高考刚恢复就写高考,这不是就冲着咱们杂志的胃口来的,哪有不过稿的道理!
关键是写的很不错,主人公群体也很有代表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还是一名社会观察家啊!”
感谢大家的支持,读者老爷们有月票的投一投,新书榜21名几天了,三过家门而不入20名以内,希望抬一脚。谢谢大家的追读,跪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