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文化馆的不舍(求追读) (第1/3页)
邹获凡拍完电报,北島、芒克和食指开心地走出了《诗刊》编辑部,北島和芒可之所以过来是因为他们最近心血来潮,想创办一家杂志,刘一民这样的作者是他们争取的对象。
当然这话没对邹获凡他们讲,要不然他们会被当成来挖墙根的。只不过他们创作的《今天》杂志,创办的那一刻起就是秋后的蚂蚱,没多久就被咔嚓了!
北島兴奋地拉着食指,热情地邀请道:“食指同志,你的《疯狗》写的非常好,我们找个地方聊聊吧!”
食指瞥了一眼北島,淡淡地说道:“不了,我习惯一个人,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
“一个人有什么劲儿,我们大家坐在一起聊聊天,谈谈文学理想,诗歌未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事吗?”芒可也说道。
食指双手插兜,忧郁地望着眼前的建筑和行人:“一个人未必不快乐,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孤独的,有时候孤独的人更快乐!”
“那你为什么还来《诗刊》杂志,还想见一见刘一民同志?你不是喜欢孤独吗?”北島没生气,笑着调侃道。
“你不懂,那是孤独的另一种状态!”
说完后,食指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两人,只留下北島和芒可,两人苦涩地相视一笑,要是别人这样说,他们早就跳脚了!
......
文化馆内,刘一民讲题讲的口干舌燥,旁边的几人一个劲儿的点头,接着又问出令刘一民崩溃的问题。
刘一民现在就像是家长教小孩一样,幸亏他年轻,要不然得吸着氧气给他们讲课,饶是如此,血压也是蹭蹭的往上跳。
难怪考了两年没考上,就这基础考上了才是不正常。如果有一天他们几个考上大学了,刘一民还得仔细想想,是不是冒名顶替了?
80年代和90年代上大学被冒名顶替的事件很多,自己吭哧吭哧的复习、满头大汗的参加高考,结果别人替你上大学了!
现在文化馆创作组的几人也不讨论写作了,甚至也不下棋,下棋哪有看刘一民讲课精彩?
“这个定理咱们学过好几次了,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