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生产队的驴都没这么使的(求追读) (第2/3页)
离开的方向,光靠他的诗歌显然是撑不起来一份杂志的,他还得再找点作者。
刘一民对身后几人的反应一点都不在乎,文学界靠的还是作品说话。
你没作品,你这样做就叫不知天高地厚,你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大家就会说你性情中人、清高傲骨。
民国大师说要带着孩子上青楼,被一群人肉麻的称呼为“不拘小节”。
这是你的问题吗?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世俗丈量世界的标尺总是在摇晃。
这边宽一点,那边紧一点!
刘一民送走刘雨,刚推开房间门。隔壁的邹获凡听到动静就走了出来,好奇地问道:“这么快可就回来了?”
“老邹同志,听你这话像是很意外?”
“我以为你们这群年轻人凑到一起会有说不完的话,你们聊了什么?”
“老邹同志,你怎么这么好奇?没聊什么,我初来燕京,还有很多事情都不熟悉,听他们讲讲燕京趣事就足够了。”
刘一民将邹获凡请进屋子,但邹获凡没进,喊着他一块去吃饭。
“你这样做是对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文坛的风一直都没停过,有时候甚至还刮旋风、怪风、黑毛风,初到燕京,还是要谨慎。不说这个了,吃完饭休息会儿,晚上一起泡澡。
过不了多久就不能住招待所了,到时候再想泡澡可就难喽!”
晚,无事,澡堂泡澡....
在泡澡的时候邹获凡告诉他,明天《诗刊》举办的培训班将邀请艾清过来讲课,艾青刚从疆省回来,被邹获凡邀请了过来。
说是讲课,实际上并不讲具体的内容,只是给大家鼓鼓劲。
第二天上午,在作协的会议室内,刘一民赶到的时候已经聚集了不少人,《诗刊》的编辑们也都放下手上的活赶了过来。
《人民文艺》的崔道逸也在,看到刘一民后,笑着坐在了他旁边,问起了小说的进展。
“师兄,干脆这样,以后你把我关进屋子里面,只给我一日三餐,让我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爬在桌子上写小说算了。”
刘一民无奈地说道。昨天刚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