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艾清:讲得好!(求追读) (第2/3页)
是我师兄,刚才在催稿。”
“看见没,我才不来《诗刊》,要是来了,跟小崔一样,也成为烦人的编辑了,整天催稿。年轻人,你是不知道,以前啊我也经常遇到这些问题,明明没灵感,非得约稿。我总不能应付了事,小同志,我理解你的感受。”
“艾老,见到您很激动,刚才人多,本来想上去握手的,但是又不擅长往前挤。您的《大堰河——我的母亲》和《我爱这片土地》是我最喜欢的两首。”
艾清听到刘一民这样说,挑了挑眉毛,看了一眼旁边的严辰和邹获凡,饶有兴趣地说道:“哦?你讲一讲?”
“我觉得不管是诗歌还有现实主义的小说,都跟我们这片土地、人民、国家、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紧紧扎根在土地里面的作品才是好作品,人民的作品。这两首诗写于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歌颂了土地和人民还有对国家的爱。
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才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力量,如果不热爱这片土地,脱离了这片土壤和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我不知道我们能走向何方!”
刘一民讲的时候,艾清放在身后的手慢慢移到了身前,本来略带轻松微弯的身体逐渐挺了起来,他恍然间有一种感觉,刘一民像是他的同龄人,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
跟北島聊天的时候,这群年轻人可不会这样说,他们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内心世界,阴郁的风格他并不喜欢,但也不是很讨厌,只觉得这是不同的性格和成长背景造成的。
还有就是一种长辈对待晚辈的慈爱,前辈对待后辈的居高临下的包容,所以愿意支持这些年轻人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民同志,讲得好,讲得好!我们可能遭遇一时的曲折,但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艾清在撕掉标签后的诗歌,里面有对十年的批判,也有对光明的歌颂。他的那首诗歌《鱼化石》将这一段经历比做成地震,‘鱼’经过地震被埋葬后成为了化石,但最终鱼又被地质勘探者发现。
在这首诗的最后,又表达了积极的前进态度。
刘一民适时的表达了想要合影的想法,艾清十分亲昵地握着刘一民的手拍了一张合影。
“可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