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得让全国年轻人看到(求追读) (第1/3页)
在70年代末的中青报,刘一民觉得他们是真敢说,比大报更敢说。上面的一些文章,真正做到了报社名字里“青年”这两个字。78年在各大报社和杂志的复刊潮流中,10月7日,也就是刘一民到燕大的第三天中青报复刊了。
复刊后第一篇文章就是批判所谓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FD儿混蛋的文章——《家庭出身该沿袭吗?》
一时间引起了社会上的热议,也让很多人不满意。青年拿着中青报沸腾了,接下来的报纸上,每天都会出现各种各样关于青年问题的文章。或批判阻碍青年前进的条条框框,或鼓励青年们学习知识文化,积极参加高考、学习科学文化等等。
给中青报写信成了青年表达内心的困惑和愤懑的重要途径,据说现在中青报经常被各地年轻人寄来的信给堵塞门口,刘一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崔道逸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朝着南门的方向焦急地张望,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中青报的小编辑怎么还不来?
“老崔,他们找我约什么稿子?”刘一民问道。
刘一民想到这里,内心一震,不会中青报要拿自己当剑吧!
“我也不知道,中青报这阵子做的很激进,年轻人无不以看中青报和向中青报投稿为荣。你作为青年作家,他们肯定想让你说点什么!”
一般的报社约稿是带着主题的,崔道逸暗道要是到时候给的主题太棘手,但凡看到刘一民有点抗拒,自己就出言帮忙阻挡一二。
崔道逸正想着,忽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跑了进来,抬头一看正是中青报的小编辑。小姑娘额头上都是汗,跑起来的时候为了避免挎包乱晃,两只手死死地抓着挎包带。
“崔老师,不好意思,路上自行车坏了,我将自行车扔到南门,跑着过来的!”小姑娘将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手心的汗水擦干净才伸手跟崔道逸握手。
“难怪,赶紧坐下歇会儿。”崔道逸心疼地说道,想起自己刚上班的时候,也是这个年纪。
小姑娘微微一笑,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