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英烈村 (第2/3页)
八百多户人家,全都是姓君的,没有一户杂姓,抗战的时候村里十四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丁全都上了战场。
那一次去的人足足有两千六百三十二人,之后陆续参军的还有族里的女人和嫁进来的媳妇,原本五千多人的村子最后就剩下不到一千五百人。
直到抗战胜利后,完好无缺回来的只有一百七十九人,还有三百一十三人都是缺胳膊少腿的被送回来的。
也就这几十年村里的人口才慢慢增多,如今也有三千多人了。
君家祖坟上埋的一多半都是衣冠冢,大多数人的尸体都没有带回来。
抗战胜利后,上面的大领导知道君家村的情况给他们村改名为英烈村,直到八零年君老爷子才打报告改回了君家村。
南汐和战星辰听见这些,心里像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闷得发疼。
原来这看似平静的村落,每一寸土地下都埋着滚烫的热血。
两千六百三十二个名字,不是冰冷的数字,是两千多个鲜活的生命,是多个家庭的牵挂。
他们想象着当年的场景——村口的老槐树下,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少年人攥着磨亮的刀,眼里是保家卫国的决绝,谁也不知道这一去,是否还能再看一眼家乡的月亮。
“太爷爷说,那时候村里的祠堂夜夜亮油灯,妇人们纺线织布,孩子们读书识字,谁都不提‘牺牲’二字,却都在心里默默等着。”
大长老的声音有些哽咽,指着路边一棵老槐树,“这棵树就是当年他们出发时拴马的地方,树皮都被缰绳磨平了,如今却长得这么茂盛。”
南汐看着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仿佛能看见当年树下的离别——有低声的嘱托,有强忍的泪水,有“等着我回来”的誓言。
而那些没能回来的人,他们的名字或许没刻在族谱最显眼的位置,却永远活在君家人的心里。
战星辰握紧了南汐的手,指尖微微发凉。
他想起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