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新款药 (第2/3页)
可不只是进行金融操作。他还让詹台明私下拉拢腐蚀了利来公司的一个医药代表——吉米。
由吉米出面与三井物产在纽约的办事处接触,以公司股东想要“私下捞外快”的名义进行初步接触。
这种公司股东中饱私囊行为在商界屡见不鲜,日本人即便调查,也只会去核查吉米的身份。
而托马斯则是詹台明在美国物色的一个跑龙套的演员,专门派来沪市与日本陆军进行最终谈判。
一旦三井确认吉米是利来公司的医药代表,那么他们对托马斯的戒心就会大大降低。
加之美国对日战略物资出口管制的风声日紧,日军陆军药品奇缺,双重压力之下,即便他们对交易方式心存疑虑,在巨大的需求面前,也只得硬着头皮配合。
林致远正是精准地拿捏住了日军陆军急于获取药品的迫切心理,在这种情境下,托马斯表现得越强硬,要价越高,条件越苛刻,日本人反而越会相信这是一场真实的交易。
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对方心理弱点设计的商业骗局,在后世屡见不鲜。然而在这个时代,类似的诈骗案例尚属罕见。
数百箱奎宁的采购量,即便对利来公司这样的医药企业而言,也是很大的一笔交易了。
仅凭詹台明个人的力量,显然无法从利来公司直接获取如此大量的药品。
为此,林致远在两个月前就让人将一批药粉秘密运往美国。
这些药粉是在现有抗疟药配方的基础上,添加了苦杏仁粉调制而成,使其在口感上与真正的奎宁极为相似。
通过委托美国的一家中小型药厂进行代加工,将这些药粉全部封装成胶囊制剂。
以日本陆军对药品的渴求程度,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获取大量抗疟药的机会。一旦对方表现出进一步的需求,他就可以顺势引导日方选择这种胶囊制剂。
两天后,竹内早早的便来到礼查饭店。
直到下午时分,才见托马斯睡眼惺忪地从套房里踱步而出。
若非竹内派了人手守在此处,他差点怀疑托马斯已经离开了。
“抱歉,”托马斯一边打着长长的哈欠,一边漫不经心地整理着领带,“沪市和纽约的时差真是要命,我到现在脑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