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匿名信点燃的文旅风云 (第2/3页)
“叮——”
周梅的手机在抽屉里震动时,她正对着镜子补口红。
那支圣罗兰小金条口红在唇峰上顿住,镜子里的人眼角细纹被粉底盖得不严实,像两条细小的蜈蚣,在灯光下泛着微妙的油光。
她扯过抽纸用力擦嘴,纸巾上的玫红色比她当年在北大食堂里,把热汤泼在肖锋身上时的汤汁颜色还深,指尖甚至能闻到一点辛辣的余味。
“李科,什么事?”她按下接听键,指甲在实木办公桌上抠出月牙印,指腹传来木质微糙的触感。
“周姐,您要的东西。”小李的声音带着讨好的喘息,“匿名信我放在您桌上了,用牛皮纸袋装的。”
周梅转身时椅子撞翻了垃圾桶,瓜子壳撒了一地,脆响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牛皮纸袋封口没粘牢,信纸滑出来半页,“肖锋与省发改委苏绾存在不当利益交换”的字样刺得她太阳穴突突跳。
她抓起信纸的手在抖,指节泛白——八年前在北大操场,肖锋攥着她送的分手信,也是这样发白的指节。
那时她笑他“没出息的穷酸样”,可现在呢?
他成了镇长跟前的红人,连省上的苏小姐都要亲自来见。
看着肖锋如今的风光,周梅心中的嫉妒如同野草般疯长,八年前那个雨天的操场仿佛又回来了——他站在梧桐树下,雨水顺着发梢滴进衣领,眼神却比路灯还亮。
“好。”她突然笑了,涂着酒红甲油的指甲划过信纸上的字,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你去联系县文旅局张局长,就说文旅节项目存在重大隐患,必须重新评估。”她弯腰捡瓜子壳,发梢扫过地面,带着淡淡的香水味,“对了,把信拍张照片,发我微信。”
镇会议室的吊扇转得嗡嗡响,吹动桌上散落的规划图一角,发出轻微的“哗啦”声。
小张举着手机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直播界面的在线人数已经跳到两万八。
“家人们看过来!”他举高手机对准墙上的文旅节规划图,“这就是咱们青云镇要搞的非遗文化节,有采茶戏、竹编、还有王阿婆的手工茶饼——”
“小张。”肖锋敲了敲桌子,声音不大,却让满屋子抽烟的汉子都闭了嘴,连烟头燃烧的“噼啪”声都安静了几分,“咱们要的是真实,不是炒作。”他指着规划图上“游客接待量”那一栏,“预计每天三百人,不能多。民宿要留两间给孤寡老人,非遗展的摊位费全免。”
小张的手机差点掉地上。
他做本地网红三年,见过太多干部拍着胸脯说“要流量”,转头就往规划里塞“网红打卡墙”“热气球表演”。
可肖锋递给他的方案里,连“直播话术”都写着:“重点介绍手艺人故事,避免夸大宣传”——字迹清晰,语气克制,像一场无声的承诺。
“哥,你这人……”小张挠了挠染成栗色的头发,突然竖起大拇指,“靠谱!”
会议室后排,老支书把烟杆往鞋底磕了磕,火星四溅,“小肖这娃,和别的干部不一样。”
暮色漫进窗户时,苏绾的车停在镇政府后巷。
她解开西装第一颗纽扣,晚风掀起裙角,露出小腿上一道淡白的疤——那是十年前父亲被带走那晚,她翻墙时划的。
风里带着槐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