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锋利的证言 (第2/3页)
信说你游客量虚高30%,但根据省厅刚发的统计口径,周边乡镇过来赶早集的也算——”
“我知道是谁干的。”肖锋打断她,指腹摩挲着纸袋边缘的折痕,那折痕像一道旧伤,“周梅上个月在县文旅局放话,说青云镇的项目是‘绣花枕头’,李昊作为分管副镇长,项目批地时卡过我们三次。”
他低头翻出张奶奶的收款记录,纸面泛黄,字迹清晰,“但他们没想到,张奶奶的竹篮订单,我让每个买家都签了姓名电话——包括周梅她表姨,上周五还来镇里闹过说竹篮扎手。”
苏绾忽然笑了,眼底的冰碴子化了,笑意像春水破冰,缓缓漾开。
“你这哪是留痕,是给对手挖陷阱。”她伸手帮他理了理皱巴巴的衬衫领口,布料摩擦发出细微的“窸窣”声,指尖扫过他颈侧,留下一丝暖意,“马处是我爸老部下,当年查我爸案子时被停职三个月都没松口。你准备的材料,他会看明白。”
八点整,镇政府大院的银杏树下停了辆黑色帕萨特。
马处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衬衫下车,公文包边角磨得发亮,见了肖锋只点了下头:“带路。”
肖锋引着人进会议室,桌上早摆好了按时间线排列的材料:前期调研问卷、中期施工日志、后期销售台账,连直播时的弹幕截图都打印出来,红笔圈着“张奶奶竹篮已收到”“买了五斤青云米”等真实评论。
纸张堆叠如山,翻动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一场无声的证言。
马处翻到第三本时,指节突然顿住。
那是肖锋和苏绾在田埂上的合影,背景是正在装竹篮的村民,照片背面用铅笔写着:“4月20日,张奶奶说竹篮要编带福字的,说城里人喜欢。”字迹微斜,带着田埂上风的气息。
“准备得很充分。”马处合上文件夹,金属搭扣“啪”地一声合拢,目光扫过肖锋眼下的青黑,“你昨晚没睡?”
“昨晚整理了半宿。”肖锋倒了杯茶推过去,茶汤微浊,热气氤氲,带着陈年茶叶的涩香,“但该睡的时候,我睡得着。”
十点十五分,镇口便利店的监控拍到了阿强。
这个李昊招来的临时工正蹲在电线杆下抽烟,手指抖得烟灰簌簌掉在裤腿上,烟头忽明忽暗,像一颗不安跳动的心。
巡逻的老陈凑过去:“小同志,这烟味不对啊?”阿强猛地站起来,烟屁股砸在地上,火星溅起又熄灭,“没、没什么!我就是……等人!”
“等人?”老陈眯起眼,声音低沉,“等谁?李副镇长?”
阿强的脸瞬间煞白,喉结上下滑动,像被无形的手扼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