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墨迹未干,雨已落向旧案卷 (第2/3页)
挑眉:“肖处长这建议,比我们写的调研报告还细。”
他没应声,目光落在小吴身后的档案架上,那里整整齐齐码着带编号的卷宗,最上层那本,封皮上赫然印着“731”。
那数字像一枚钉子,扎进他的视线,纸面泛黄,边角微卷,仿佛被无数次翻阅过。
老周是在午休时打来的电话,声音里带着点压抑的震动:“你这哪是建议,分明是给鱼下饵。”
肖锋站在走廊尽头的消防梯间,听着风声灌进耳朵,金属扶手冰凉刺骨,他握着手机,掌心却渗出一层汗:“周叔,您说省纪委的案卷编号,能通过正常调阅流程被外人看到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接着是纸张翻动的脆响,像枯枝断裂:“除非……调卷人做了手脚。”
暮色漫进办公室时,苏绾的来电像颗落在心尖上的石子。
他接起时,听见她那边有打印机的嗡鸣——省发改委的加班夜总是这样,机器低吼着吐出一页页文件,像不知疲倦的织布机。
“今天你去省纪委了。”她的声音裹着冷气,仿佛从空调出风口直接吹进耳道,“我在信访系统看到了你的材料编号。”
肖锋捏着钢笔,笔帽上的划痕硌得掌心发疼,金属棱角嵌进皮肉,像在提醒他某种痛觉的真实:“绾绾,你信我就好。”
电话那头的呼吸声突然轻了,像片落在水面上的叶子,漾不起波澜,却沉得人心慌。
“我爸的案卷,当年只在案管科、审理室、信访室流转过。”她的语速很慢,每个字都像在敲他的神经,“三个科室的人,都签过保密协议。”
肖锋的笔尖在便签纸上戳出个洞,洞周围洇开墨渍,像朵畸形的花,纸背已微微凸起,仿佛那洞是通往某个隐秘通道的入口。
赵科收到复核结论时正对着电脑揉眼睛,邮箱提示音惊得他手一抖,咖啡泼在刚打印的《基层干部舆情应对手册(初稿)》上。
褐色液体缓缓漫过“群众监督”四个字,像一场无声的污损。
“这肖锋……”他翻着手册,里面夹着群众联名信的复印件,每一页都贴着便利贴,写着“可作为考察参考案例”。
纸页边缘整齐,字迹工整,像一场精心布置的仪式。
直到老周敲开他办公室的门,手里端着搪瓷杯:“你以为他在自证?他是在给组织铺路。”
赵科盯着老周杯底沉着的茶叶,突然想起昨天在常委会上,肖锋被诬告时只是站在人群最后,目光却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