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死一线间,武士授首记 (第1/3页)
第一节 残阳血刃
午时的钟声还在海丰县城上空回荡,朱天林靠在箭楼的木柱上,看着元军后撤的阵型像条受伤的长蛇。城头上飘着的黑烟渐渐散去,露出被石弹砸得坑洼的城墙 —— 那些缺口像巨人的伤疤,却奇迹般地没被攻破。
“朱哥,你看!” 弓箭手举着块干粮跑过来,这是伙房刚送上来的,是用麸皮和野菜做的饼,硬得能硌掉牙。但他递过来时,眼睛亮得像藏着星星,“文相说这是给你的奖励 —— 还加了半块盐巴!”
饼上的盐粒在残阳下闪着光。朱天林咬了一口,粗糙的麸皮刮着喉咙,却带着踏实的咸味。他的灵力感知能 “看” 到体内的灵力正在缓缓流转 —— 灵元诀完整篇比想象中更玄妙,那些之前滞涩的灵气路线,现在像被疏通的河道般顺畅。
【灵元诀(完整篇)(入门 5%)】
【效果:灵力运转速度 + 15%,肉身恢复速度 + 10%】
“文相呢?” 朱天林嚼着饼,目光扫过城隍庙的方向。那里的香火已经熄灭,老军医正指挥民夫把伤兵抬进密道 —— 莲花山的入口就在庙后的地窖里。
“文相去西城墙了,说要清点伤亡。” 弓箭手指着城墙下的尸体堆,“张都尉让咱们把能搬的武器都捡回来 —— 元军撤退时丢了不少好东西。”
朱天林站起身,长柄刀在手里转了个圈。215 斤的力量让这个动作变得格外轻松,刀身划过空气的呼啸声,比昨天沉了许多。他突然注意到箭楼的角落里堆着些东西 —— 是元军铁壁堡垒烧剩下的盾牌碎片,其中一块还带着半截铁链。
“把那个捡过来。” 朱天林指着铁链,灵力感知 “看” 到链环的接口处有淡淡的灵气残留 —— 这是用灵铁锻造的,比普通铁器坚韧三倍。
弓箭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铁链拖过来,链环上的焦痕还没冷却。朱天林握住铁链的瞬间,灵元诀突然自行运转,那些残留在链环上的灵气,竟顺着手掌钻进了他的经脉!
【吸收微弱灵铁灵气 ×3】
【灵元诀(完整篇)熟练度 + 1%(当前 6%)】
“这链子是好东西。” 朱天林掂量着铁链,长约五尺,刚好能缠在手腕上。他突然想起张都尉说的 “兵器要趁手”,要是把这铁链和长柄刀接在一起,说不定能变成更厉害的武器。
就在这时,城墙上突然传来士兵的惊呼:“元军又回来了!”
朱天林猛地抬头,看到元军后撤的阵型突然停下,殿后的骑兵正在调转马头 —— 不是撤退,是在重组攻势!更可怕的是,阵型中央出现了十几个骑着黑马的身影,他们的铠甲比普通武卒亮得多,头盔上插着黑色的翎羽,手里的长柄刀在残阳下泛着冷光。
“是元军的武士!” 老兵的声音带着颤抖,他刚从城头上下来,胳膊上的伤口用麻布草草缠着,“至少有十五个!那些是百夫长身边的亲卫,力气都在两百斤以上!”
朱天林的心脏骤然收紧。记忆里武士是元军的中坚战力,比伍长强,比队正弱,却最擅长冲锋 —— 他们的铠甲能挡住普通箭矢,刀法更是经过专门训练。他的灵力感知扫过那些黑马骑士,果然在他们身上 “看” 到比武卒浓郁得多的红光,尤其是领头的那个,红光几乎凝成了实质。
【检测到元军武士 ×15(含带队武士 ×1)】
【带队武士:力量约 250 斤,掌握基础刀法(熟练)】
【触发紧急任务:阻止元军反扑,斩杀带队武士】
【奖励:功勋 ×200,力量 + 20 斤】
250 斤力量!比朱天林现在还强!他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铜符,这枚刻着灵元诀纹路的铜符,此刻像块烙铁般发烫。
“他们想趁咱们换防的时候偷袭!” 张都尉的吼声从西城墙传来,老将军的银色铠甲上又添了道新伤,“朱天林!带你的人守住东城墙缺口!我随后就到!”
“是!” 朱天林抓起长柄刀,铁链被他缠在手腕上 —— 刚才灵元诀运转时,他突然想到这链子能当流星锤用。“弓箭手,你去搬那架床弩!”
箭楼旁还架着架破损的床弩,是昨天从元军尸体旁拖回来的,弓弦断了半截。但朱天林的灵力感知能 “看” 到弩臂是用铁木做的,只要接上弓弦,还能再用一次。
“床弩?” 弓箭手愣住了,“那东西要三个人才能拉动!”
“我来拉。” 朱天林已经冲到床弩旁,灵元诀在体内快速运转。他能感觉到灵力顺着手臂涌入弩臂,那些原本开裂的木纹,竟在灵气滋养下微微合拢。
弓箭手和两个还能动的士兵立刻找来麻绳,七手八脚地接弓弦。城头上的喊杀声越来越近 —— 元军的武士已经冲到护城河对岸,他们的黑马跃过结冰的河面时,马蹄踏碎冰层的脆响,像敲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还差最后一截!” 弓箭手咬着牙系绳结,手指被麻绳勒出了血痕。
朱天林抬头望去,领头的武士已经冲到城下,他手里的长柄刀正往下劈 —— 目标是一个正在搬石头堵缺口的民夫!那民夫手里只有块石头,根本来不及躲闪!
就是现在!朱天林突然抽出腰间的短刀,不是砍向武士,而是砍向床弩旁的立柱 —— 这是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着箭楼的横梁。
“轰隆!”
木柱断裂的瞬间,朱天林用铁链缠住床弩的扳机,借着箭楼倾斜的力道猛地向后拽 —— 原本需要三人拉动的床弩,竟被他硬生生拉开了!
“放!” 朱天林吼道。
弓箭手几乎是滚着按下了扳机。床弩上的铁箭 —— 这是从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