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抗元悍卒 > 第二十章 弃城向莲山,前路皆未知

第二十章 弃城向莲山,前路皆未知

    第二十章 弃城向莲山,前路皆未知 (第3/3页)

清醒了几分。

    “朱什长,你不歇歇吗?” 那个抱着孩子的民妇端来碗热汤,是用野果和糙米煮的,虽然清淡,却带着暖意。孩子已经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嘴角还沾着点米汤,“文相说让你轮流守夜,别熬坏了身子。”

    朱天林接过汤碗,热气模糊了视线。他的灵力感知扫过竹林深处,那道模糊的灵气波动还在,像颗悬在头顶的石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青狼幼崽趴在他脚边,耳朵时不时动一下,显然也没放松警惕。

    “我再守会儿。” 朱天林把汤碗递回去,“你带着孩子睡吧,明天还要赶路。”

    民妇没有坚持,只是把汤碗放在竹桌上,轻声道:“我男人以前总说,守夜的人心里得有光 —— 知道自己在等什么,就不觉得难了。” 她指了指竹屋角落的残旗,“那面旗就是咱们的光,只要它还在,咱们就有盼头。”

    朱天林望着那面残旗,突然觉得手里的青铜令牌变得滚烫。他站起身,对守在门口的弓箭手说:“你盯着竹屋,我带青狼去周围看看 —— 别出声,要是有动静就吹口哨。”

    弓箭手点点头,把铁簇箭搭在弦上,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只警惕的猫头鹰。

    夜风吹过竹林,带着露水的寒气。朱天林跟在青狼幼崽身后,脚步轻得像片落叶。随风步在体内缓缓流转,500 斤力量凝聚在双腿,让他能在湿滑的竹叶上行走自如,连脚步声都被竹叶的沙沙声掩盖。

    青狼幼崽突然停下脚步,对着左侧的竹林低吼。朱天林的灵力感知瞬间锁定目标 —— 三道人影正蹲在竹枝上,穿着和竹叶同色的蓑衣,手里握着短刀,气息沉稳,显然是训练有素的斥候。但他们的灵力波动里没有元军的凶狠,反而带着几分警惕的善意。

    “是山民!” 朱天林认出了他们腰间的莲花令牌,和文相的青铜令牌纹样相似,只是材质换成了木头。

    山民显然也发现了他们,从竹枝上跳下来,动作轻得像只猴子。为首的老猎人对着朱天林比划了几个手势,指了指竹林深处,又指了指天上的月亮,最后做了个逃跑的姿势。

    朱天林的心脏猛地一沉。老猎人的意思很明显 —— 元军来了,就在竹林外面,数量不少,让他们赶紧往更深的地方跑。

    “我们的人……” 朱天林刚想发问,老猎人却突然捂住他的嘴,指了指远处的竹林 —— 那里传来隐约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带着金属的碰撞声。

    是巴图的骑兵!他们竟然真的找到了这里!

    朱天林拽着青狼幼崽转身就跑,老猎人带着另外两个山民紧随其后,手里的短刀在夜色里闪着寒光 —— 他们显然想留下断后。

    “你们先走!” 朱天林对着老猎人喊道,用刀指了指竹屋的方向,“我们有秘道!”

    老猎人没有犹豫,对着他拱了拱手,带着同伴冲向马蹄声传来的方向,很快消失在竹林深处。朱天林能听到身后传来厮杀声,夹杂着山民的怒吼和元军的惨叫,像把钝刀,在心上反复切割。

    他没有回头,只是加快了脚步。青狼幼崽跑在最前面,鼻子贴着地面,指引着回竹屋的路。马蹄声越来越近,巴图的怒吼声像惊雷般炸响:“给我搜!挖地三尺也要把文相找出来!”

    冲进竹屋时,文相已经醒了,正指挥着众人收拾东西。书生新兵把残旗紧紧卷起来,塞进怀里;弓箭手把最后几支箭插进箭囊;那个抱着孩子的民妇用布把孩子裹紧,背在背上,手里捡起了地上的短刀。

    “往秘道走!” 朱天林掀开竹床的底板,露出下面的暗格 —— 是条仅容一人爬行的窄洞,显然是山民早就准备好的逃生通道,“快!”

    文相第一个钻进暗格,临走前把青铜令牌塞给朱天林:“带着它 —— 这是前朝义军的希望,也是咱们的。”

    朱天林看着众人一个个钻进暗格,最后一个进去的是弓箭手,他对着朱天林挥了挥手,青狼幼崽紧随其后,尾巴还在外面摇了摇,像是在催促。

    马蹄声已经到了竹屋门口,巴图的怒吼声近在咫尺。朱天林最后看了一眼竹屋,看到墙上挂着的风干野果,看到竹桌上没喝完的热汤,看到那个刻着 “守此待时” 的青铜令牌,突然觉得眼睛发酸。

    他钻进暗格,用底板把洞口盖好,只留下道缝隙。透过缝隙,他看到巴图的骑兵冲进竹屋,暗红色的刀光劈开了竹桌,打翻了汤碗,却没能找到他们的踪迹。老猎人的尸体被拖了进来,身上插着数支箭,却依旧紧紧攥着手里的短刀,刀柄上刻着朵小小的莲花。

    “给我烧了这里!” 巴图的怒吼声里带着气急败坏,“我看他们能藏到什么时候!”

    火光很快从缝隙里透进来,伴随着竹子燃烧的噼啪声。朱天林不再犹豫,顺着暗格往前爬。狭窄的通道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却比竹屋外的烟火味让人安心。他不知道这条暗格通向哪里,不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活过今晚。

    但他能听到前面传来的呼吸声,能感觉到青狼幼崽的尾巴扫过手背,能摸到怀里的青铜令牌 —— 上面的 “宋” 字被体温焐得温热,像颗跳动的心脏。

    暗格的尽头透出微光,朱天林知道,他们即将走出这片燃烧的竹林,走向未知的莲山深处。前路或许依旧迷茫,或许布满荆棘,或许永远没有尽头。

    但只要他们还在一起,还抱着那面残旗,还攥着这枚令牌,就不算真正迷失。就像前朝的义军,像那些死去的山民,像落马坡倒下的弟兄,他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足迹,等待着后来者循着光,一步步走下去。

    朱天林加快了爬行的速度,手里的青铜令牌在黑暗中,隐隐透出微光。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