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5章 尘埃落定(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5章 尘埃落定(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5章 尘埃落定(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3页)

    “主任,我只是一个守法商人。”陈秉文的声音不大却足够清晰,“作为市民,配合廉署打击贪污腐败,是我的义务。”

    茶室角落里,两名记者正疯狂记录着这一幕。

    廉署调查主任陈志明脸色阴沉地盯着不断闪烁的镁光灯,意味深长的看了陈秉文一眼,什么也没说,押着面如死灰的林督察快步离开了茶室。

    林督察被廉政公署带走调查的消息,第二天就登上了《星岛日报》的第三版。

    虽然报道只是简单提到“卫生署一名林姓督察涉嫌贪贿被请去协助调查”,但明眼人都知道,被廉政公署盯上的人,十有八九都跑不掉。

    陈记糖水首次以这样的方式进入港人视野。

    卫生署的反应比预想的还要快。

    陈秉文新买的报纸还没看完,卫生署新派来的督察就主动上门了。

    这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姓马,戴着金丝眼镜,说话一板一眼。

    “陈生,这是你们的新许可证。”马督察从公文包里取出文件,“之前耽误的时间,我们很抱歉。”

    陈秉文接过许可证,发现有效期直接给批了三年。

    他不动声色地收下,心里清楚这是卫生署在撇清关系。

    “马督察,我们工厂的卫生标准......”

    “我看过了,很规范。”马督察推了推眼镜。

    说着,马督察突然压低声音:“林督察的事......署里也很震惊。”

    他顿了顿,“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我。”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白:卫生署不想再惹麻烦,只要陈记守规矩,他们也不会刻意刁难。

    陈秉文点点头,算是收到卫生署的示好。

    送走卫生署的人,陈秉文回到陈记食品厂,召集钟强等人开始糖水试生产。

    陈记食品厂现在有六名工人。

    除了钟强、阿昌、阿炳是之前腊鸭厂的老员工,另外三人是高振海从劳工处新招聘的。

    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靠经验和手感,但工业化必须靠数据和流程。

    如果不能尽快完成这个转变,陈记糖水的扩张计划必然会受到阻碍。

    事关陈记糖水的未来,陈秉文必须亲自坐镇。

    “老板,温度计显示98度了!”钟强盯着不锈钢蒸煮锅上的温度计,声音里带着兴奋与紧张。

    陈秉文快步走过去,仔细观察锅中翻滚的红豆。

    “再等两分钟,然后加入陈皮。”陈秉文的声音平静有力,“阿昌,准备记录:第一批次,1号锅,98度下料,时间上午9点17分。”

    这是陈记食品厂工业化生产的第一天。

    忙了一上午,初步确定好几款糖水的标准化生产工艺。

    陈秉文坐下来刚想喝口水,永隆银行的周明哲经理就打来电话,告知八万贷款已经获批,下午就能到账。

    这两天租厂房,买原料,这段时间赚的钱差不多花光了,贷款再不到账,陈秉文都准备去找周明哲了。

    午饭时分,听到许可证了下来,银行贷款马上就能到账,陈国富、汪巧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批下来就好,批下来就好。”陈国富搓着手,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

    一月二十日,湾仔市政局的礼堂内,一年一度的维园年宵摊位竞标正在举行。

    几个衣着讲究的茶餐厅老板聚在一角低声交谈。

    维园年宵市场的四个熟食摊位,对大型餐饮集团来说食之无味,对小摊贩又门槛太高。

    再加上时间只有七天,投入却要几千上万元,更是让不清楚内情的人不会来参与竞标。

    这也就导致维园年宵熟食摊位,几乎是在几个固定的商家轮转。

    陈秉文带着高振海走进来时,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两个年轻人,衣着普通,在这群老江湖眼里,不过是来看热闹的雏儿。

    陈秉文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高振海则有些局促地挺直腰板,努力装出沉稳。

    竞标开始。

    拍卖师声音平板地念着规则:“……维园年宵市场熟食档口一到四号,底价每个档口五千港元,价高者得。一次加价不低于五百。”

    “一号档口,底价五千!”

    “五千五!”

    拍卖师话音刚落,一个茶餐厅老板立刻熟稔的举起号牌开始报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