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双线并进(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3/3页)
怡和高管正襟危坐,大气不敢出。
会议桌上散乱的报表和股价走势图触目惊心。
分析师刚刚结束汇报,最新的数据显示,那个隐藏在幕后的买家持股比例正以可怕的速度逼近。
甚至在二级市场收购和私下协议转让双重操作下,恐怕离突破20%的控股线只有一步之遥了。
这让纽壁坚如何能不着急!
“废物!都是废物!”纽壁坚终于没能压住心头的怒火,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杯碟轻响,“让一帮华人,在眼皮底下把枪口顶到了我们的脑门上!
为什么早没有有效的反制?为什么任由市场谣言发酵?”
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众人,声音尖锐刺耳。
数十年来,怡和奉行“赚钱在港岛,发展在海外”的政策。
结果海外投资战线过长,投资回报率低,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
现在后院起火,想要高价增购九龙仓股票时,却拿不出钱来。
会议室陷入了可怕的寂静,只剩下纽壁坚粗重的喘息声。
角落里,一位资深的财务顾问轻轻推了推眼镜,小心翼翼地打破了沉默,声音因紧张而微微颤抖:“主席,或许......还有一种方案。”
“说!”纽壁坚如同溺水者抓住了一根稻草。
“向汇丰银行求救,请他们出资让我们回购股票。”
纽壁坚灰色的眼珠骤然收缩。
汇丰......这个港岛金融界的无冕之王。
向它低头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想起《信报》上那篇预言九龙仓地皮价值将暴涨的雄文,他脊背发凉。
对手的刀已架在脖子上,容不得犹豫了。
“尽快联系沈弼!”他声音嘶哑,带着孤注一掷的决绝,“无论代价!”
二月二十日,观塘工业区。
清晨五点,陈记糖水观塘食品厂厂房内灯火通明。
经过前后近半个月的紧张施工,观塘新厂终于投产了。
观塘厂的正式投产,如同给飞速奔跑的陈记糖水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长沙湾厂的压力骤然减轻,得以更专注于九龙西区域的精细化生产和新品研发储备。
而观塘厂凭借其居中辐射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产能,迅速成为了支撑九龙东及港岛东区扩张的坚实后盾。
深水埗、长沙湾、荔枝角的二十个工业流动点,在统一形象的红色餐车和顺达物流高效的配送保障下,早已成为工友们午间小憩的首选。
观塘厂产能释放后,石硖尾、土瓜湾、观塘本地的工业区,迅速新增了超过十个流动点。
印着“陳記糖水”的红色餐车,如同燎原之火,在九龙的工业版图上迅速蔓延。
然而,高速扩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人员管理、供应链协调、品控的绝对统一,都如同绷紧的弦。
这天下午,陈秉文正在观塘厂与钟强研究新款糖水“椰汁西米露”的标准化配方。
高振海从办公室出来,直奔两人而来。
“文哥,观塘厂这边......出了点状况。”
高振海语气带着少有的焦虑和愧疚。
“别急,慢慢说,怎么回事?”陈秉文眉头微蹙。
“是芝麻糊......观塘厂这边最近一批货,送到油塘和蓝田的几个流动点,顾客反馈说......味道不对,没有以前那么香浓,有点发苦。”
高振海的声音充满自责,“我检查了生产记录,原料批次没问题,工艺参数也没变,工人操作也都盯着......可就是味道不对劲!
现在那几个点的伙计打电话回来说,有顾客要求退款。”
“品控出问题了!”钟强脸色瞬间一变,抢在高振海说完前就吼了出来。
对于靠口碑和标准化立足的陈记糖水来说,这是最致命的核心痛点!
他和陈秉文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陈秉文的眉头拧得更紧了,他刚还在为新厂产能释放、扩张提速而欣慰,市场如燎原之火,但内部一丝火星也足以引燃整片草原!
“立刻!停止观塘厂所有芝麻糊的生产和出货!”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