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25章 风波定(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25章 风波定(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25章 风波定(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3页)

    油塘工业区,兴隆电子厂。

    午休的铃声响起。

    工人们如同开闸的洪水涌向厂门。

    线长黎家华揉了揉酸痛的脖子,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门口、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老乡阿萍。

    “阿萍!发什么呆呢?快走,吃饭去!今天去陈记?”黎家华笑着招呼,习惯性地就往那辆熟悉的红色陈记流动餐车方向走。

    阿萍脚步一顿,脸上掠过一丝犹豫,下意识地想到昨天那碗芝麻糊。

    现在想起来,自己舌尖还有股苦涩的回味,胃还有点不舒服。

    阿萍拉住黎家华的胳膊,声音压低了点,“家华,我昨天喝陈记的芝麻糊觉得有点苦,我们今天吃别的吧。”

    黎家华恍然道:“你也觉得昨天的芝麻糊不对味是不是?没有之前香滑了,有点回苦!我还以为就我那碗没煮好呢。怎么,你也喝到了?”

    “嗯……”阿萍点点头,“你说,陈记生意做大了,是不是就开始偷工减料了?还是换了师傅,手艺不行了?”

    之前对陈记糖水铺那种“物美价廉、品质可靠”的印象,瞬间蒙上了一层阴影。

    她甚至有点后悔昨天花了钱,感觉像是被骗了。

    “唉,谁知道呢?街坊生意最怕这个,开头做得好好,一红就开始变味。”黎家华也叹了口气,有点意兴阑珊,“那......去隔壁粉摊吃点粉面?”

    两人正要转身,阿萍的目光却被陈记餐车旁聚集的几个人影吸引住了。

    几个工友正围在陈记餐车侧面,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什么。

    “咦?那边贴了什么?”阿萍好奇心起,拉着黎家华走了过去。

    只见餐车侧面最醒目的位置,新贴了一张非常正式、印刷精美的红色告示。

    斗大的标题写着:

    “致所有支持陈记糖水的街坊朋友:诚恳致歉与郑重承诺”

    “......”

    告示的内容正是芝麻糊发苦事件的缘由和处理结果。

    最下方写明了对购买苦味芝麻糊顾客的补偿。

    看完告示,周围工友的议论声嗡嗡响起:

    “哇!原来是水的问题!怪不得味道不对!”

    “装了净水器?那得花不少钱吧?陈老板舍得啊!”

    “看看这日期!就是昨天!阿萍,华姐,你们昨天不是买了芝麻糊吗,有补偿的哦!”旁边一个工友对黎家华和阿萍说道。

    “免费补偿一碗糖水加点心?不错哦!这手笔,够诚意啊!”黎家华惊讶地说,心里的不满已经消散了大半。

    “原来是观塘的水有问题,连累了陈记的芝麻糊......”阿萍恍然大悟,语气里满是理解和释然。

    “是啊!这态度,真没得挑!”黎家华用力点头,“阿萍,今天我们还就在这儿吃!试试他们装了净水器后做的芝麻糊!”

    “好!家华,我们就在这儿吃!”阿萍拉着黎家华,重新排到了陈记流动餐车的队伍后面。

    陈记糖水处理问题的态度,工友们看到了真诚和担当,以及把顾客真正放在心上的尊重。

    这在一切以利益在前提的社会,这样的品质实在难能可贵。

    这场芝麻糊风波,非但没有损害陈记的声誉,反而在油塘工业区的工友们心中,为这块陈记糖水的红底金字招牌,镀上了一层可靠和值得信赖的光泽。

    《港岛商报》的年轻记者林晓伟刚结束了对附近一家电子元件厂的采访,正巧路过这里。

    忙活了一上午,此时他已经饥肠辘辘,正想找个地方解决午餐。

    远远看到陈记那辆醒目的红色餐车旁围着不少人,似乎并非普通的排队买糖水场景,这立刻引起了他的职业敏感。

    “咦?这么多人围着,出什么事了?”林晓伟好奇地快步走了过去。他挤进人群,目光立刻被餐车侧面那张异常醒目、印刷精美的红色告示吸引住了。

    作为财经商业版的记者,林晓伟见过太多商家处理客诉的场面。

    但像眼前这份如此正式、透明、不惜成本的致歉公告,在街头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