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东望洋大赛!(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3页)
“西南的战事、华润的酒会、王建军南下”
他试图将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点串联起来。
西南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炮火尚未完全平息,这是一场捍卫主权、同时也向世界展示决心和力量的战争。
华润,作为国家在港岛的窗口和桥梁,其动向往往预示着更高层面的经济意图。
王建军,他的身份特殊而敏感,在这个节骨眼上南下,绝不仅仅是为了参加一场联谊酒会。
“物资?”陈秉文脑中灵光一闪。
战争打的是后勤,是装备,是外汇。
国家需要外汇进口更多急需的物资和技术。
那么,广交会作为此时几乎唯一的大型外汇收入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华润此时举办酒会,广邀工商界人士,是否意在提前摸底,鼓励、甚至动员港商在即将到来的春交会上扩大采购或投资,为国家吸纳更多宝贵的外汇?
王建军的到来,是否意味着会有更直接、更重要的信息需要传达?
而李国伟特意向他暗示王建军会到场,这其中的意味就更加深远了。
是因为之前“劲霸”浓缩粉?
还是别的什么?
陈秉文既兴奋,同样也有一丝压力。
这个时间段,如果能与内地建立起更稳固、更深层次的纽带,对陈记未来的发展,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好处。
他深吸一口气,将纷乱的思绪压下。
不论什么情况,周五就知道结果了。
与此同时,就在一墙之隔的另一间办公室里,新上任的陈记食品公关部经理李伟明,正对着办公桌上铺着的白纸,抓耳挠腮。
崭新的办公室,还带着些许油漆和新家具的味道。
这对于李伟明来说,是一种带着压力的馨香。
陈记食品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全新的部门——公关部,这在本港企业中还相当罕见。
在1979年的港岛,专职的“公共关系部”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个新鲜概念。
大多数公司顶多有个负责广告投放的职员,或是将这类事务归在总经理办公室或市场部之下。
陈生仅凭面试时他的一些关于“企业形象”、“舆论引导”、“危机预防”的超前见解。
就如此大手笔地委以重任,这份知遇之恩和超前眼光,让李伟明在倍感荣幸之余,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喃喃自语,“我这第一把火,该怎么烧才能又亮又稳?”
眼下,陈记的业务可谓高歌猛进。
日本市场初战告捷,新加坡、马来西亚稳步推进,港岛大本营在严厉打击山寨货和新一轮广告轰炸后,销量再创新高。
对外公关方面,之前山寨糖水的事件已经进入法律程序,后续主要是跟进和发布利好消息,这对于曾在报社人脉颇广的李伟明来说,并非难事。
他甚至有些期待去工商署、卫生署和警署“走动走动”,送上锦旗巩固关系,这都是他擅长且游刃有余的领域,他甚至已经拟好了拜访名单和说辞。
然而,在“广告宣传”和“主动造势”这块,他却感到有些棘手,陷入了苦思冥想。
前任,或者说兼管此事的陈生本人把起点做得太高了!
冠名电影《醉拳》、签下程龙、山口百惠两位国际巨星、全港岛的饱和式广告投放这一套组合拳打得漂亮之极,效果极其显著,但也几乎拉满了期待值。
他接手后,想要在如此高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做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花样,难度非同小可。
常规的电视、报纸广告,似乎只是维持热度,无法体现他的价值。
他迫切需要策划一些新的、能体现他李伟明价值和思路的推广活动,既要维持品牌热度,又不能是简单的重复,最好还能有些新意。
苦熬了两天,抽掉了大半包香烟后,李伟明终于构思出了两个他自认为颇具可行性的点子。
“港岛人最热衷什么?”他问自己。
答案几乎脱口而出——赛马!
每周两次的赛马日,几乎是全城狂欢。
马场人山人海,报纸铺天盖地都是马经,茶餐厅里人人都在谈马经。
如果陈记能赞助一匹有潜力的新马,甚至直接购买一匹,命名为“陈记糖水”或“脉动先锋”,一旦这匹马脱颖而出,甚至能在重大赛事中夺冠,那带来的宣传效应将是现象级的!
想想看,马经版、体育版的头条,街头巷尾的议论,“陈记”这个名字将伴随着赛马的激情和幸运色彩,深度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这比单纯的广告片更生动,话题性也更强。
除此之外,他根据公司的网格地推员,想到那些精力旺盛、渴望兼职的廉价学生。
此时的港岛,大学生,甚至是中六、中七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取外快,是极为普遍的现象。
他们精力充沛,学习能力强,薪酬要求相对社会人士更低,且形象健康阳光,非常适合代表“陈记”这类面向大众的消费品牌进行地面推广。
利用人海战术,“地推!发传单,派发优惠券!”虽然方式传统,但若能组织得好,在核心商圈、写字楼、工厂区精准投放,也能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