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59章 遗憾(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59章 遗憾(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59章 遗憾(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3页)

    午饭过后,陈秉文找了个机会,私下对李国伟说道:“李经理,厂子的事情这么顺利,这次真是多谢你了。”

    说到这,他顿了顿,试探着问道:“下午我还有个不情之请.东莞离顺德不远,我想去顺德老家一趟,探望一下多年未见的外公外婆和舅舅姨妈。

    你看方不方便?”

    陈秉文知道,这个时节大家都在摸索前行,自己身上港商的身份,短时间内既是一层光环,同样也是一道束缚。

    果然,李国伟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露出了极其为难的神色。

    他搓了搓手,压低声音,十分为难地说道:“陈生,这个这个恐怕真的不好办啊。”

    他看了看四周,确认没人注意,才凑近些有些无奈的解释道:“陈生,现在政策虽然松动了些,但对你们港商的活动范围和区域还是有严格限制的。

    ‘三来一补’主要在指定的工厂区域,上头批文也只允许你在东莞县这个点进行投资考察。

    跨市、跨省,尤其是深入农村地区,是绝对不允许的。”

    “我虽然是华润的,但和地方上的公安、外事、统战部门毕竟隔了一层。

    没有正当的、报备过的理由,我实在没办法安排你去顺德,更别说进村了。

    这万一万一路上遇到盘查,或者被哪个公社汇报上去,不仅你会有麻烦,连带着东莞县这边和我们华润,都要写检查、挨批评的。

    这.这责任实在太大了。

    如果你实在想去,提前报备审批,下次来的时候就应该可以了。”

    陈秉文听了虽然心里有些失望,但他完全理解李国伟的难处。

    李国伟说的句句都是实情,1979年初的内地,规矩就是如此严格,绝非儿戏。

    如果未经报备,擅自活动,尤其是农村这种警惕性比较高的地方,被当做敌特分子抓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经理,我明白了。规矩就是规矩,我们按规矩办事。你说得对,不能让你为难。”

    他顿了顿,退而求其次地说道:“这样吧,李经理,能不能再麻烦你一件事?

    我母亲准备了一些带给老人的礼物、信件,还有一些钱。

    你看能不能托个绝对可靠的人,想办法帮我捎到顺德碧江村去,交到我外公汪福年手上?

    人不去,东西和心意总得带到,也好让我母亲安心。”

    听到这个请求,李国伟明显松了口气,立刻拍着胸脯保证:“这个没问题!

    陈生你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

    我在顺德商贸系统有信得过的朋友,为人稳妥可靠。

    我让他亲自把你家的东西送过去,一定亲手交到老人手里!

    绝对不会出错!”

    “好!那就太感谢你了,李经理!真是帮了我大忙了!”

    陈秉文真诚地道谢。

    虽然不能亲自前往有些遗憾,但能确保物资和家书平安送达,也算了结了母亲一桩最大的心事。

    接着,他从车上搬下那个塞得满满当当的旅行袋,里面是母亲精心准备的衣服、补品、糖果、港产日用品。

    还有一个厚厚的、装着钱和母亲亲笔信的信封,以及水生那封沉甸甸的家书。

    李国伟郑重地接过,当即就去找县里的工作人员借电话,开始联系他在顺德的那位可靠朋友。

    看着李国伟忙碌的背影,陈秉文站在略显陈旧的厂办公室门口,心里多少有些惆怅。

    虽已近在咫尺,却不能亲自前往。

    不过,他也深知,此行能如此顺利地进入东莞投资设厂,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接下来的两天,陈秉文在李国伟的全程陪同下,与东莞县轻工局和汽水厂高效地完成了所有手续的交接。

    整个过程异常顺利,条件优厚得超乎想象:

    厂区、厂房和设备无偿提供给陈记使用,陈秉文只需要向县轻工局每年缴纳五万元的管理费即可。

    对于现有的工人,双方约定陈记能用多少用多少,如果有剩下的轻工局承诺会全部安排到县里其他工厂上班。

    至于厂子的产权、土地权属等更为敏感和根本的问题,陈秉文心知肚明一句都没有多问。

    他深知,在这个时候,土地所有权和资产性质是绝对的禁区,绝非他一个港商能够触碰或置喙的。

    他能拿到的是“使用权”和“经营权”,这已经是在当前政策框架下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这种“只做不说、搁置争议、务实推进”的做法,恰恰是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事情的默契。

    而经过两天的相处,陈秉文与李国伟的关系也更加熟稔。

    在完成所有手续交接后,两人在厂区简陋的办公室里喝茶休息。

    陈秉文端起粗糙的搪瓷茶缸,品了一口当地产的绿茶,若有所思地说道:“李经理,不瞒你说,我对咱们华夏的茶文化一直心向往之。

    茶是好东西,底蕴深厚,但传统的冲泡方式确实比较费时费力,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太合拍。”

    李国伟点点头,颇有同感:“是啊陈生,现在大家工作都忙,确实没那么多工夫慢慢泡茶品茶。

    就连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也都是大茶缸一泡就是一天,哪还讲究什么茶道茶艺。”

    陈秉文点点头,接着说道:“所以我一直在想,能不能研制一款与茶有关的新型饮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