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怎么才能跳出农门 (第1/3页)
1980年10月中。
此时秋收已经结束,公粮也已经上交完毕,王家寨的村民们却依旧在忙活。
村后的半山坡上,插着许多红旗,最大的那面旗帜上写着“丰阳县大树梁公社王家寨生产大队农田基建会战”的字样。
人群像蚂蚁一样乱纷纷的,有的负责平整土地,有的负责抬石头垒梯田,还有的在一旁生火做饭......这样的生活要一直持续到腊月,实在是冷的没办法干活了,他们才能稍微喘口气。
“抬起石头哎~~”
“嘿哟!”
“脚下站稳哎~~”
“嘿哟!”
“前面有坎哎~~”
“慢步走呦!”
王延光扛着手臂粗的木杠,跟其他四个人喊着号子抬起稍加打磨的石头,向前方走去,石头送到地方,就会有人抬起来垒成石坎,再把土地弄平,就修成了一块新的梯田。
王家寨坐落于半山腰上,可以说几乎每一块土地都是这样抠出来的。
“咣咣咣~~”重新抬起石头,没走两步就听到了锣响,生产队长王箱旺边敲锣边喊,“吃饭了,吃饭了!都歇一下,吃完了再干!”
“一二三,小心放啊!”领头的王箱盛赶紧换了号子。
“放好了啊!”四个人小心翼翼地放下石头,这下可不能太快,一不小心就会伤到腰,落下终身病根。
石头刚落地,四个人就扔掉木杠,飞快地跑到工地边,拿起自己的碗筷向临时灶台冲去,生怕晚一步就没吃的了。
王箱盛跑的最快,占到了第一个,“今天吃啥饭?”
“还能是啥?红薯藤疙瘩洋芋汤,包谷馍馍。”负责打饭的林凤兰捞起勺子抖了抖,把只有四块洋芋、三个红薯藤疙瘩的稀汤倒进王箱盛碗里。
队伍后面的人纷纷伸长脖子看着,生怕她打多了。
不盯着可不行,集体大灶每天的粮食定量就这么多,有人多吃一口就会有人少吃一口,如今这年头,谁都吃不饱,那愿意少吃?
几乎每天吃饭都会吵起来,今天也不例外,王延光刚打完饭,就听见吴玉良的媳妇儿姜秀莲骂了起来,“又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