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 第162章 聋老太告黑状,取死之道!(1w)

第162章 聋老太告黑状,取死之道!(1w)

    第162章 聋老太告黑状,取死之道!(1w) (第3/3页)

  而且街道办刚刚成立不久,王主任也是新来的,对这一片辖区的了解不透彻,前期的确该多做一些基层访问工作。

    无奈的王主任,就只好更改行程,踏步走了进去。

    她一进,居委会的人和阎埠贵他们几个大爷,也都跟了进来。

    至于院里其他人看热闹的,就只能站在外面了。

    屋里虽然不算小,但也没多大,尤其是还摆放了一些家具之类的,根本没办法同时容纳那么多人。

    站是站的进来,但如果大家都一拥而进,那就很拥挤了。

    进屋的王主任下意识打量了下屋里的情况,发现都很干净整洁,目光忽然停留在桌子上,忍不住走上前,认真端详了起来。

    刚才李红兵在屋里的时候,正在练毛笔字刷书法技能的经验,阎埠贵和王主任他们的到来,根本就来不及把这些收起来,也没有这个必要。

    在自己家里练练书法,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你这字……好啊!”

    王主任以前是贫苦出身,并没有那个条件去上私塾读书,不过后来参加諽命之后,就有了参加学习的机会。

    抗战之余,从一开始的主动参加了扫盲班学习,到后面陆续参加其他的学习班,现在虽然说不上有多高的文化素养,但也不是什么文盲。

    王主任没怎么学习和研究过书法,但看过别的人写过,所以能感觉出李红兵写的不光是不差,而且非常好,只是要让她评价的话,也说不出什么一二三来。

    “确实好啊!”

    一旁的阎埠贵见状,也忍不住发自内心的惊叹道:“红兵,你这字,真是写得越来越出色,你阎大爷我现在是拍马都追赶不上了啊!”

    阎埠贵这话,倒不是奉承,而是发自内心的自叹弗如。

    最开始的时候,阎埠贵还能生出一些比较和追赶的心思,但从去年第二次见到他的进步和水平之后,就彻底放弃了这种想法,现在就更不用提了。

    也幸亏李红兵看不上那三瓜两枣,不然他过年帮院里人写春联赚点瓜子花生当润笔费的差事,直接就可以黄了。

    “嗐!我就是没事瞎练练,阎大爷您过奖了。”

    李红兵谦虚了一句。

    见李红兵表态,想起刚才了解到的情况,王主任忍不住问道:“小李同志,听说你当初都上了高中,后来为什么不继续读下去?”

    光看李红兵写的这一手好字,王主任就觉得李红兵上学时候的成绩,肯定不会差,所以才忍不住有这么一问。

    “王主任,说起来惭愧,当初年少的时候不懂事,一心想着早点参加工作,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关于真实的原因,以及和贾张氏的那些恩怨,李红兵懒得再提,也不适合在这个时候提,解释了一句后,李红兵开始给自己上觉悟道:“参加工作后,我才发现以前读书是多么轻松和美好的事情。

    能有这样的机会,除了感谢我姐,还得感谢那些前赴后继,用鲜血为我们换回来一个太平盛世的諽命先辈,还有领袖和国家。

    如果是以前,在吃人的旧社会,连活下去都是个问题,哪有现在这么好的上学机会和条件,只怪自己不懂得珍惜。

    好在认识了我师父之后,我也意识到了,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有发光发热和为国家做贡献的机会,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

    不过领袖说过,学识是无穷尽的,要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在工作之余,也会看看书,练练字,努力增加自己的文化和学识,争取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更有用的人。”

    虽然是第一次和王主任见面,但对方作为街道办主任,就算李红兵没想走后门或者求对方什么事情,主动给对方留下个良好的印象,显然没有什么坏处。

    说几句上价值的话,李红兵也损失不了什么。

    “好!说的真好!!”

    就在刘海中和阎埠贵他们目瞪口呆的时候,同样听到这样一番话的王主任,却是忍不住激动的拍掌喝彩。

    这一番话,简直是说到了她的心坎上了。

    从刚开始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还有諽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王主任都感同身受,产生了强烈的认同。

    到后面李红兵提到个人价值,尤其是李红兵将领袖的话奉之圭臬,并且真真切切的躬身践行,直接让他在王主任心中的形象,又瞬间拔高了一大截。

    这思想觉悟……

    这为人行事……

    她都不知道要该怎么夸了。

    随着王主任拍掌,居委会的人,还有刘海中、阎埠贵和杜建国几个管院大爷,包括外面看热闹的,哪怕不了解情况的,也都跟着奋力鼓起了掌。

    一时间,掌声齐鸣。

    面对这个情况,李红兵适时的挠了挠头,露出一副不太好意思的样子,当场展示了一波演技。

    王主任看到他有些“淳朴”和略带“青涩”的样子,顿时心生好感,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十八岁的年纪,依旧可以称得上是少年,李红兵刚才的那些反应,一点都不做作和违和。

    要是等年纪大了,再来做这些,那大概就不是加分项,而是减分项了。

    而且是狂减分的那种。

    因为接下来还有工作任务,王主任和李红兵又聊了几句,最后勉励了一番,然后就准备离开了。

    出门的时候,目光刚好留意到了过年贴在门外的春节对联,目光一扫,却是忍不住停了下来。

    “国逢盛世宏图展,民沐春风福祉添。”

    将这一副对联给念了一遍之后,王主任又抬头看向上方的横批,上书“国运昌隆”四个大字,不由目光一震。

    现在歌颂国家和社会,乃至政府和领袖的对联,并不在少数,不过眼下这副对联的寓意,显然让王主任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国泰民安,更是对国盛民乐的强烈愿景。

    尤其是刚听了李红兵的那一番发言,再看到这副对联,让王主任的内心感受颇深。

    同时。

    王主任此刻对李红兵的认可,直线飙升。

    漂亮话很多人都会说,很多人也喜欢给自己戴高帽,可即便李红兵刚才那些话,是故意说给她听的,但这门上的对联,总不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临时贴上去的吧?

    哪怕只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对联上面也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这点还是能够轻松看出来的。

    再加上李红兵的那手字,绝对不是随便练练,就能够写出来的。

    而且从他进入丰泽园,再到拜师和一路晋升到中级炊事员的经历,如果不是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光有天赋也很难做到这样的程度。

    种种迹象表明,李红兵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见王主任对李红兵写的这副对联感兴趣,阎埠贵连忙送上了助攻,对着王主任说道:“王主任,您别看这红兵字写的好,文化水平也相当高,这副对联就是他自己想的。”

    阎埠贵这样做,可不光是为了李红兵,更是为了他自己。

    这中间看似没什么关系,但李红兵作为前院的住户,而阎埠贵作为前院的管院大爷,李红兵越受王主任的赏识,他就越是感到有面子。

    就是整个中院和后院的人加起来,都找不出一个像李红兵这样的。

    这就是差距!

    “哦?”

    一听阎埠贵这么说,王主任也意外了一下。

    这年头,会写对联和诗词的,可不是一般有文化的人。

    李红兵这副对联,王主任虽然没办法从文化的专业角度去点评,但这对联的立意,却是相当的高。

    能有这样思想觉悟和文化涵养的人,会是什么坏人?

    想起刚才在聋老太屋里,聋老太对她说的那些,王主任又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从刚才她和李红兵的接触来看,对方不像是聋老太说的那样人。

    难不成……

    他们之间有过节?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刚才的老太太,就有些居心叵测了。

    王主任不是傻子,见过的土匪恶霸多了,村头街巷的勾心斗角,更是没少见识过,如何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

    没有点本事和能耐,这次这里的街道办事处成立,她根本当不了这个主任。

    只是眼下,她还不能下定论。

    领袖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哪怕心里面有猜测,可她还是得再进一步了解情况再说。

    不过和李红兵这一接触,也不是没有收获,起码消除了对李红兵先入为主的偏见。

    没有表露出这些,王主任很快就带着人离开了。

    就算这里面有猫腻,也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王主任还是分得清楚工作轻重的,准备等后面再进行调查。

    不是大事,同样不容忽视。

    算起来,这事无巨细的,都是他们街道办的工作范围和内容。

    随着王主任离开,院里凑热闹的人,也纷纷散去,各自回到了自己家。

    李红兵本来没太在意,结果和阎埠贵闲聊了几句,得知王主任除了慰问院里那些贫困户和聋老太,就来了自己家。

    而且。

    王主任还是从聋老太那里离开后,才主动问起了他的情况。

    这就让李红兵不得不多想了。

    “阎大爷,刚才从后院过来的时候,王主任都问了关于我的什么?”

    “也没什么,就是问咱们院是不是有你,我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王主任跟你认识呢!”

    “还有吗?”

    “哦,还有就是问你好不好相处,性格怎么样……”

    “……”

    听阎埠贵说到这个,李红兵的目光一凝。

    别的都好说,突然打听他这个人,而且还问他性格和好不好相处,这显然很不正常。

    显而易见。

    王主任虽然没说什么,但突然这样问,绝对是带着某种目的,或者带着某种预设问的,而不是平白无故。

    尤其接下来,李红兵还了解到,之前王主任和聋老太单独在屋里头说了会话,这一下子就让李红兵认定是聋老太在搞事情了。

    这聋老太……

    本来都懒得对付她,现在主动找死,李红兵只能满足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