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添柴加火,架锅“煮”老太(1w) (第2/3页)
主要是聋老太的这些情况,出现的太过于突然。
而且聋老太前后不一的两种表现,也让人感到不解。
如果说。
聋老太是一个特别高尚的人,不注重名和利,那为什么在隐瞒了这么多年,又突然说出来,而且在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就弄得全院皆知。
王主任知道,不能仅凭借这个,就直接否认聋老太曾经做过那些事情,但总归是个疑点。
“王主任,你放心,我争取把这些情况给调查清楚。”
关于王主任的这个暗示,杨主任显然领会了,当即表态道。
过去这几年基层工作,他可不是白干的,要不然也不会在这次街道办成立的时候,直接升到了副主任的位置。
机会来了,也得有能力把握住。
接下来。
杨主任也不磨叽,直接前往九十五号那边了。
别看他们俩,一个是主任,一个是副主任,可街道办成立之初,人手并不充足。
作为主任的他们,手里虽然有权力,可并没有什么特权,该干的基层工作,同样不能少。
……
“杨主任,您怎么过来了?”
当杨主任来到四合院这边的时候,看到他过来的阎大妈等人,忍不住好奇了起来。
“阎大妈,听说你们后院的老太太,以前曾经救过我们的地下同志,还好几次给我军捐鞋,尤其她的丈夫和儿子南下投军的事情,我特地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对于自己过来的目的,杨干事并没有隐瞒,并且对着前院的妇女们,直接询问道:“对于这些,你们有没有什么要提供的相关信息?”
“哎呦,这些事情啊,我们也是这两天刚听说。”
阎大妈闻言,回了一句后,又忍不住八卦的问道:“杨干事,这事我们还想问您呢!这老太太以前真救过地下谠同志?”
杨主任直接无语。
他是专门来向聋老太本人和院里住户了解这些情况的,怎么反倒变成对方问自己了。
杨主任很快就发现,对于聋老太救过地下谠和给红军和八路捐鞋的事情,前院的人一概不知,根本说不出什么。
对于这些,他也并不觉得奇怪。
毕竟这种事情比较特殊,只要聋老太自己不说,再加上以前保密工作做得好,哪怕是一个院的人,也未必能发现什么。
按说一个大活人,聋老太又住在后院,真要把人往回带的话,几乎避不开这院里的人。
不过前院众人的说法,或者说聋老太的说法,是当初根本就没有把人往院里带,而是在外面找了地方。
这个解释倒也行得通。
只是关于聋老太的丈夫和儿子,众人也语焉不详,似乎并不和聋老太住在一起,看起来很神秘的样子。
看这情况,大概率就只能找聋老太本人求证了。
与此同时。
中院的王桂花听说杨主任来了,并且在前院和人打听聋老太的情况,连忙跑向了后院,激动的对着聋老太说道:“老太太,街道办的杨主任来了,正在前院和老阎媳妇他们了解你的情况。
显然是来了解您当年拯救地下谠,给红军送草鞋,还有您丈夫和儿子南下投军的事情来了。”
“哎呦,这是要来给老太太发勋章和奖状,还有烈属牌的啊!”
“可不是嘛,没想到这些事情,连街道办都惊动了。”
“不惊动能行吗?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功臣和烈属,开不得玩笑。”
“看这意思,咱们院以后就要有烈属了。”
“老太太,您这回可光荣了。”
“……”
听着后院众人的热议和恭维,原本悠闲坐在椅子上晒太阳的聋老太,整个人都快坐不稳了,直接“哎呦”了一声,从椅子上摔了下去。
“老太太,您这是怎么了?”
“哎呦,老太太,摔疼了没有啊?”
“您说您这也太不小心了。”
“怕是老太太太过喜悦和激动了,才这样。”
“换我我也淡定不了!”
“……”
众人看到聋老太摔了,纷纷上前,把她给重新扶了起来,好一阵关心。
重新坐在椅子上的聋老太,发现众人正一脸关切的看着自己,心里却是一阵恐慌,双手忍不住哆嗦,对着一旁的王桂花说道:“桂花,我身体不太舒服,你扶我回去。”
“老太太,这杨主任马上就要过来了,您怎么这个时候回去?”
面对聋老太的举动,有人表示不理解。
而得益于年龄,聋老太的异常反应,倒是没有引起过多的怀疑。
毕竟聋老太岁数不小了。
在这个年代,聋老太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长寿,双手和腿脚有些不听使唤,是很正常的事情。
“太阳晒久了,老太太我有点头晕。”
为了避免有人起疑,聋老太不得不找个借口出来掩饰。
面对聋老太的这个解释,大家也没再说什么,一起帮着把她送回去。
眼看众人都准备要留下来,打算接下来看“热闹”,王桂花只好说道:“各位,这老太太身体不舒服,大家都不要在这挤着了,让老太太安静休息会儿。”
众人闻言,虽有些无奈,但也只能离开。
要论关系的话,她们可没有王桂花和老太太亲近。
不多时。
知道街道办杨主任要上门找聋老太了解情况,办理国家功臣和烈属的事情,贾张氏和秦淮茹婆媳俩,也抱着棒梗跑了过来。
过了一阵。
当杨主任来到后院,知道聋老太被太阳晒晕了的事情,直接就无语了。
这事情,也太赶巧了吧?
不过不管今天能不能问成,既然都来了,而且了解到聋老太现在的这个情况,他也得进去看望一下。
“老太太,您怎么样,身体难不难受,要不要送您去医院?”
看着躺在床上,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的聋老太,杨主任此时也顾不上了解关于国家功臣和烈属的那些事情,直接关怀道。
“老了,不中用了,犯不着上医院,我休息休息就好。”
聋老太心里犯虚,故作有些难受的说道。
倒也不完全是装的,有一大部分是被吓的。
聋老太的心里也很郁闷。
她就吹个牛,怎么就把街道办的人给招来了?
“老太太,本来有些情况,想要当面向您了解一下,但看您现在这情况,我估计也不太方便,要不然您先休息,我等晚上再过来。”
虽然要白跑一趟,但杨主任也没什么办法。
“别~,杨主任,我…我撑得住,缓一缓就好,也没那么难受,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您尽管问吧,总不能让您白跑一趟。”
一听到杨主任说晚上还要来,连明天都等不了,聋老太的嘴角泛苦,忍不住出声挽留。
这已经不是能不能躲得过十五的问题,怕是连今天晚上都躲不过去了。
就算她晚上还能继续装病,总不能一直装下去,就这样装一辈子吧?
对方又不是傻子,如果自己真这样做,到时候肯定会怀疑什么。
看杨主任这个样子,是铁了心要把情况弄清楚,聋老太也只能“配合”。
“那行,谢谢老太太的理解和支持。”
面对聋老太的这个表态,杨主任心里忍不住生出一丝好感,直接开门见山道:“老太太,您现在这情况,我也不多跟您废话了。
我这次过来,主要是为了关于您当初救过我们的地下谠同志,还有给我军捐鞋的事情,以及您丈夫和儿子当年南下投军的事情,还请您把这些情况跟我详细的说说。”
“哎,杨主任,这些其实我并不想让人知道,只是之前一不小心秃噜嘴,给说漏了,哪知道东旭这孩子,就给我传了出去。”
自己说出去的话,聋老太自然不能在这个时候承认是吹牛,到时候成了院子里的笑话,她以后还怎么在这里生活下去?
而且这种牛,是能乱吹的吗?
聋老太也怕被追责。
说了句冠冕堂皇且大义无私的话,聋老太看着杨主任,又主动开口试探道:“杨主任,当初我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没想过要什么回报,而且丈夫和儿子南下投军的事情,已经是好多年前了,这些事情我不想再提了,也不想要国家的好处,要不您就当没这些事情,怎么样?”
“那不成!”
杨主任闻言,直接严声拒绝,义正词严的说道:“老太太,如果这些情况属实,国家就必须把本该属于您的荣誉给您,让您享受该有的待遇。
如果不知道也就算了,既然现在都知道了,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管,国家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对国家有功和有过贡献的人。”
国家的荣誉和待遇,可不是说不要就不要的。
如果这事他们办不好,到时候出面的,就是上面的领导了。
当然了。
这一切的前提,是聋老太的那些情况属实。
而杨主任可没忘了,眼下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事情给调查核实清楚,而不是讨论聋老太要不要荣誉和待遇的事情。
只有先把这一步完成了,才能进行到下一步。
“这……那行吧!”
眼看搪塞不过去,聋老太也不敢坚持。
“老太太,您当时救的那位我方地下同志,是在哪一年,您还记得吗?”
“那会儿是民国二十四年……,我算算,应该是三五年的时候。”
“那位同志叫什么名字,代号是什么,这些您知道吗?”
“名字他用的假名,我有点忘了,好像姓钱,又好像姓陆,好像又不是……代号什么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咱们这边的人。”
“那您当时救的那位同志,长得什么模样,身上有什么特征,您现在还有没有印象。”
“长什么样……,这么多年过去了,记不太清了,我只记得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不是咱们四九城的口音……”
“……”
杨主任问着,没发现什么破绽,但也问不出什么太有价值的信息。
时间倒是能够对得上,三五年的时候,长征才刚开始没多久,处在前中期的阶段。
而既然是地下谠,用假名也很正常,代号这类机密,自然是不可能随意泄露,哪怕聋老太当时真救了对方。
至于给我军送鞋的事情,聋老太一口咬死是交给了她救过的那个地下谠,好几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