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被忽悠瘸的阎埠贵(1.2w) (第2/3页)
如数上交,但这件事情,对方肯定是不能承认的,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只能跟阎埠贵“据理力争”。
但凡自己先露了怯,那就完了。
阎埠贵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奈何没证据,这种事也不能光凭一张嘴就争出个定论,也不想把这件事情给闹大,只能妥协道:“算了,那你这个月的肉票呢?”
“早就买肉吃掉了。”
见阎埠贵打起他们家肉票的主意,老徐便十分光棍的说道:“这个月肉票刚发下来,我们家就用来买肉吃了,月初有肉票的时候,谁家不买回肉吃?
现在这个月都过去大半了,有几家手里还有肉票的?
老阎,如果你问这个的话,我倒也要问问,你们家的肉票是不是也还在?”
老徐的这一句话出口,连阎埠贵自己都哑口无言。
他们家的肉票,早就用完了。
除了一部分自己拿来买肥肉熬油用,剩下的那些,全都转手卖给了李红兵,哪里还有剩。
这样一来,阎埠贵也不好再提肉票的事情了。
只是接下来,各家上交的粮食和粮票,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同时没有半张肉票出现,这让阎埠贵感到无比的郁闷头疼。
“这样吧,要不然这些粮食,你们先拿回去。”
明知道有问题,却没有什么证据和办法的阎埠贵,只能看向那几户人家,商量着说道:“咱们这公共食堂,等下个月再开始,这样公平不说,账目也好算一些,反正这个月也没剩下多少天了。”
“阎大爷,您这是什么意思,这公共食堂是不打算办了?”
“您让我们把粮食拿过来,现在又让人拿回去,耍我们玩呢?”
“老阎,你刚才在全院大会上,可不是这样说的。”
“就是,我们也是听了你和老杜的话,才下定决心跟你们一起搞公共食堂,你们可不能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啊!”
“大家伙们可都看着呢,您作为管院大爷,说得出,就得办得到,不能辜负了我们对你们的信任……”
“……”
阎埠贵的这个举动,自然引发了不满,很快就招来了质问和抗议。
“不是,我的意思不是不办,咱们这个公共食堂,办还是要办的。
不过这不是小事,要重视,要缓办,慢办,有计划和次序的办。
毕竟这公共食堂,还有很多细节没准备好,不是一条两天的事情,我也是怕到时候出了问题,把这事给搞砸了。”
面对众人的逼宫,阎埠贵只好做保证,同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然后才说道:“你们看,咱们的公共食堂,现在连一口合用的大锅都没打出来,灶台也要专门在院里搭一个出来,现在就把你们的粮食收过来,在这些准备做好之前,你们难道就不吃不喝了?
这公共食堂,是一件长久的事情,不是办一天两天就不办了,所以今天只是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既然你们选择参加,就要考虑清楚,我们更要计划周详,尽可能不出纰漏……”
都已经看出问题了,阎埠贵怎么还可能现在就把公共食堂进行下去,而是提出了推到下个月正式开始的打算。
就他们刚才交上来的这些粮食,即便是搭上他和杜建国的全部,都不用到月底,就会出问题。
根本不够吃啊!
都藏着掖着,不愿意把家里的粮食和粮票如数上交,又都想敞开肚皮吃。
关键阎埠贵也没办法证明是他们故意藏着少交的。
这么大一个窟窿,他现在要是接下来,到时候就完了,解释都不一定能够解释清楚。
别的人可不管那么多,出了问题,就是他的责任。
现在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太多了。
在阎埠贵坚持的情况下,几家人就是再急,也没什么办法,毕竟阎埠贵的态度摆在那,而且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真要是闹起来,到时候阎埠贵正好有理由取消公共食堂了。
一番掰扯和利益考量后,他们总算是勉强达成了一致,并且做好了公共食堂正式开办时间的约定。
将这些情况看在眼里,李红兵不由摇了摇头。
都想着占便宜,都不想让自己家吃亏,这样的公共食堂,能办好了才怪。
……
时间渐转。
眨眼间来到了次月。
阎埠贵和杜建国他们倡议的公共食堂,在首日领完粮票的第二天,还是办起来了。
本来按阎埠贵的想法,拖上那么几天时间,或许那几户人家就褪去热情,主动放弃了公共食堂的想法,奈何他还是低估了人的私心。
和阎埠贵一开始的打算一样,其他人也想占别人家定量的便宜,自然不会那么容易退却。
谁让阎埠贵和杜建国两家的粮食定量,比他们的要多呢?
好在阎埠贵做足了准备,想方设法把有可能存在的漏洞,全都给堵上,尽可能的杜绝别人钻空子和占便宜的机会,最大程度的保证“公平”。
收各家粮票和预交经费的时候,阎埠贵算得清清楚楚,比如拿走对应粮票后,对应的哪几天中午是不能回来吃饭的,每顿饭多少个人,用多少粮食,也都规划的十分清楚。
只不过。
公共食堂开设的第一天,就直接出现了问题。
尽管阎埠贵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和规划,但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他们全部加起来的粮食总量,是有限的。
哪怕规定了人,但每个人的饭量,是不一样的。
平时各家在家里,吃饱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也仅仅如此,并没有办法真正做到敞开了吃。
这第一顿饭,按照规划好的量,一般情况下,自然是够吃的,但架不住大家都带着占便宜的心思,抱着多吃就是赚到,开始拼起了速度和饭量。
这样一来。
在有的人还没有吃饱的时候,早上做出来的这些饭菜,就已经见底了。
吃饱了的也就罢了,那些没吃饱的人,看着那些吃得快的,肚子都已经鼓了起来,再看锅里只剩下一点汤汤水水,连点渣渣都不剩,自然不乐意,差点就当场闹了起来。
“老阎,都没吃饱,早上的饭是不是做少了?再做一些出来吧!”
“这可不行,每顿饭用的粮食,都是有定数的,要是今天多用了,哪怕不多,也不能开这个先例,不然明儿个不够吃,又要再多用一些,到月底就真的不够吃了。”
“那就是做少了,我们都没吃饱!”
“我敢肯定,绝对没做少,早上做饭用多少粮食,大家都看着呢,不可能少。”
“阎大爷,当初您和杜大爷可是说了,要是这公共食堂办起来,大家就可以敞开了吃,怎么到现在,连吃饱都成问题了?”
“不是做少了,是有人多吃了,你看阎解成和阎解放他们,吃的肚子都鼓了起来,难怪饭菜完的那么快。”
“徐大爷,您这话可不能乱说,大家都出了钱粮,这饭本来就是让大家吃的,您自个儿吃的慢,能怪谁?要怪也只能怪您自己吃饭不利索……”
“阎解成,你别得了便宜还卖乖,我……阎埠贵,你怎么教的儿子,有这么跟长辈说话的吗?成心是不是……”
“……”
一顿争吵,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那些没吃饱的人,更是一肚子气,当场喊着要退出公共食堂,不吃这口公共食堂了。
可问题是。
多余的锅已经砸了,剩下的又重新打了口大锅,就算现在要退出,也不单单是把原先交的钱粮,再重新领回去那么简单。
晚上。
全院大会再次召开。
不过这次主持全院大会的,不是阎埠贵和杜建国这两个管院大爷,而是何大清、许富贵和刘海中三人。
此时的阎埠贵和杜建国,已然成为参加公共食堂其他几户人家共同声讨的对象,何大清、许富贵和刘海中几人,则是被他们请来当中间人和主持公道的。
对于这个情况,阎埠贵和杜建国只能同意,因为不同意的话,他们就要直接去请街道办的人出面帮他们做主了。
真要这样,那对阎埠贵和杜建国来说,结果只会更坏。
才正式成立两天不到的公共食堂,仅仅在这么短的时间,甚至是一顿饭的功夫,就已经出现了濒临解散的危机,好多人都认为是一个笑话,都带着看热闹和吃瓜的心思过来,并且庆幸当初没听阎埠贵和杜建国他们忽悠,不然现在站在那声讨的人,就是他们了。
“没什么好说的,既然你们觉得不公平,那么这个公共食堂不办了就好,反正今天才开始一天,也就早上一顿饭,扣除早上吃的钱粮,剩下的钱粮和粮油票,重新退回各家,就当这件事情没发生过……”
“这可不行,早上我们都没吃多少,凭什么要我们均摊,这不是亏了吗?”
“阎埠贵,你别说的那么轻松,更别想推卸责任,事情没那么简单。”
“就是,我们现在的家里面,连一口锅都没有,没了做饭的家伙事儿,难道还让我们生啃粮食不成?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给我们一个满意的交代,这件事就不算完。”
“那你们想怎么办?”
“不怎么办,交上去的钱粮票,原封不动的退回,你们还得再把我们之前做饭的锅勺和刀,都给还回来。”
“不可能!”
“你们那些铁锅铁勺和刀,都已经捐出去了,还都炼成了钢,这让我们怎么还?”
“那我不管,反正总不能让我们家喝西北风吧?如果不是阎大爷你们,我们也不会被忽悠,跟你们搞公共食堂,吃什么公共食堂,还把自己家吃饭的家伙给捐了……”
“……”
一番争执和拉扯谈判中,阎埠贵和杜建国跟其余几户人家的分歧焦点,主要在早上那顿饭,还有之前被“忽悠”捐出去的那些铁制锅勺刀厨具。
他们想让阎埠贵和杜建国赔厨具,拒绝分担早上那顿饭的钱粮支出,并且让阎埠贵和杜建国两家独自承担。
面对他们这样的要求,在阎埠贵看来相当过分,像这种明摆着吃亏的事情,死活都不容易。
他阎埠贵这辈子什么都吃,就是不愿意吃亏。
厨具就不说了,早上的那顿饭,不管吃多吃少,他们这些人,有谁是没吃的?
况且。
也不是每个人都吃的少。
只是杜建国不像阎埠贵这么抠门,而且他的收入也比阎埠贵多,在那几家威胁如果不同意,就闹到街道办去的情况下,杜建国显然是想要破财免灾和息事宁人,只能答应了承担早上那顿饭钱粮的要求。
对于赔偿厨具的问题上,杜建国犹豫了下,忍不住提议道:“至于厨具,我看不如就用接下来炼出来的钢,给你们重新打一套……”
“不行不行!老杜,你怎么能做这种损公肥私的事情出来?”
还没等杜建国的话完全说完,刘海中直接站了出来,脑袋摇得快像拨浪鼓似的,当众反对道:“这院里炼出来的钢铁,都是国家的,怎么可以私自挪用国家的资源?
杜建国,你这是在犯罪,你知道吗?
作为管院大爷,你难道连这点觉悟都没有?”
虽然刘海中现在已经不是管院大爷,不过他的官迷属性还没褪去,还是跟以前一样,时不时喜欢学和说一些成语,来彰显自己像干部一样有文化水平和涵养。
但不得不说。
这次刘海中用的成语,表达还挺准确的。
一番话出来,也是理直气壮和大义凛然,颇有觉悟和道理。
看来这段时间,失去了管院大爷的位置,刘海中的水平不仅没有倒退,反而还前进了一点。
“刘海中,你是不是忘了,院里炼出来的这些钢铁里面,本身就有他们捐的锅勺,现在只是要把这些重新拿回来,怎么就不行了?”
见刘海中站出来反对,当众跟自己唱反调,杜建国便气不打一处来。
他严重怀疑刘海中是在打击报复,故意跟他过不去。
“老杜,你也说是捐了。”
看着杜建国生气和着急的样子,刘海中反而气定神闲的笑了笑,悠悠然开口道:“既然是捐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