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洪德全的回国之心 (第2/3页)
科,转向其他城市看看。
彼得罗维奇显然也是个老道的谈判对手,他一边表示理解洪德全的难处,一边又强调莫斯科资源的稀缺性和操作的难度,价格咬得很死。
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洪德全充分发挥了他死缠烂打,软硬兼施的本事,价格从高点逐渐往下磨。
“彼得罗维奇先生,您看这样行不行?卡车价格再降低百分之十五!机床价格降低百分之二十!技术资料我们可以用这个数打包……”
洪德全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推过去。
“不可能!洪先生,这太低了!我连打点关系的费用都不够!”
彼得罗维奇摇头。
“那再加百分之五!这是我们最后的底线了!而且我们必须要求三天内看到现货并完成交割!”
洪德全寸土必争。
“……洪先生,您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彼得罗维奇盯着洪德全看了半天,终于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一样,重重叹了口气。
“好吧!看在伊万的面子和您承诺的长期合作上,就按这个价格!但是,必须用一半美元,一半用你们华国的丝绸、茶叶和电子表支付!”
“成交!”
洪德全立刻伸出手,脸上露出了“肉疼”却又“满意”的笑容。
接下来的几天,洪德全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在彼得罗维奇的引荐下,穿梭于莫斯科及其周边的大小仓库、工厂之间。谈判、验货、签合同、付款、安排运输……过程重复而艰辛,但他乐此不疲。
一笔笔资金如同开闸的洪水般迅速流出。
二十辆崭新的乌拉尔4320重型卡车,以每辆三万美元的价格拿下。五台重型龙门铣床,每台八万美元。一大批关于重型机械制造、船舶维修方面的技术图纸和说明书,数十吨特种合金钢材(15万美元),还有各种零散的工业轴承、大型电机、阀门等物资。
当他最后清点账目时,发现原本的两百多万美元,此刻竟然只剩下不到十万美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