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六十一节“复兴大业”,风口上的猪?(保底第一更!) (第2/3页)
川谈一谈,最后我再来给他鼓鼓气,让他放心大胆去闯去干,乡里区里县里都会支持他,……”
一下子上升到区里县里的高度,弄得顾明建和张功友都有些莫名其妙。
但是好像这话也没有错,毕竟搞经济工作是现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嘛。
张建川从没想到自己就这么被乡领导们一厢情愿地给定了去承担起乡饲料厂的“复兴大业”了。
之前顾明建的确和他谈过两回,但是他一直以为是闲聊式的探讨厂子为何遭遇困境,以及厂子如何能摆脱困境的对策。
他也就是信口开河般的随随便便提了一些想法,说实话能不能奏效,是不是对路,他自己都不清楚。
毕竟他也没有接触过了解过这家厂子,只知道他是尖山乡名气最大的企业,有五六十号工人,这两年一直是断断续续地在生产。
一直到昨日三位领导把他叫去问了一阵,他才有些着忙了。
可千万别真的要让自己扛这副担子了,自己年底之前可还要调到县委政法委,满足女友的要求呢。
张建川也想过自己真的被安排去接手饲料厂的事儿,但还是觉得不太可能。
这似乎太草率了,而且对于接手这样一种责权利不明晰也可能不对等的乡镇企业,他也没有太大兴趣。
干成干好了是乡里领导英明决策,干差干孬了,恐怕自己就要成为替罪羊了。
那黄家荣一个临聘人员,人家可以撂挑子走人,自己可是干部,这个身份决定了你没法跑路。
只不过当顾明建和张功友把他叫到办公室正式谈话时,他才意识到乡里边是要动真格的了,而且好像自己还没得选。
面对顾明建和张功友的“联手”劝说,张建川满脸无奈。
“顾乡长,张书记,我真的对这饲料行业一无所知,先前我和你们谈的那些都是书上报上写的大道理,经营企业若是都靠这个,只怕企业早就垮杆了,……”
“你们不能听了我这转述的东西,就觉得我上我也能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儿?真的不行,……,日后我若是成了兵败的赵括、马谡,你们就要成为有眼无珠的赵王和承担责任的诸葛亮了。”
顾明建这个时候倒是显得很淡然:“建川,我们当然知道搞企业没那么简单,但你告诉我们,现在这饲料厂怎么办?信用社二十万贷款已经到期了,合金会那边还有二十七万多贷款,再说句不客气的话,内部职工的集资还有六万多,这还没有计算81年开始清泉村和大岭村等几个村当时的集体资产,……”
“现在厂子里的详细资产我们还没盘点过,但我估摸着把地皮厂房加上设备和剩余的原材料加起来,也就值二十来万,外边应收款听说大概还有九万多,也就是说早就资不抵债了,而且是严重资不抵债,对了,还有三月工资没发,……”
“黄家荣现在在家里装病,以为他是诸葛亮,等我们乡里三顾茅庐去请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