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新的纹路 (第2/3页)
,鼻尖几乎要碰到金线:“这是…… 赤铁矿染法和金线织法合在一起了?”
“是卡鲁做的!” 托马索的声音带着骄傲,像在说自己的成就。他用指尖轻轻点着羚羊的脊背,那里的金线比别处更密,织出层毛茸茸的质感,“卡鲁说这叫非洲的‘守护纹’,羚羊是部落的守护神,缠上藤蔓纹,就像咱们的手艺缠着他们的根。”
他顿了顿,喉结动了动,像是想起什么温暖的事:“现在部落里的人都叫他‘金羚羊’。上次我走时,他正教妇女们用赤铁矿染粗麻布,再让孩子们用捡来的铜线学着织简易的羚羊纹,说要让每家每户的帐篷上都有‘守护纹’。”
林砚接过那块布,指尖抚过布面的纹路。赤铁矿的红带着种厚重的暖意,是非洲大地的颜色;威尼斯金线却亮得张扬,像地中海的阳光。两种看似不相容的元素缠在一起,却奇异地和谐 —— 藤蔓缠着羊角,金线嵌在红底里,像两个遥远的世界在此刻找到了彼此的形状。
托马索突然想起什么,从染具包里掏出个小布包,粗麻的布料上还绣着朵歪歪扭扭的金盏花。“这是卡鲁种的藏红花种子。” 他把布包递过去,里面的种子滚出几声轻响,“他说这花在非洲开得比太阳还艳,磨成粉混在染料里,能让威尼斯的染布多些非洲的太阳味。”
林砚把布铺在索菲亚的册子旁,突然拿起她的鹅毛笔,蘸了蘸金粉调和的墨水,在册子最后一页写下:“手艺不分远近,像金线和赤铁矿,缠得越紧越结实。” 字迹力透纸背,金粉在光下闪闪发亮。
“索菲亚,把册子抄两份。” 他指着布上的守护纹,“一份让托马索带给卡鲁,让他知道他的羚羊在威尼斯有了新家;另一份用樟木盒装起来,留给砚欧。”
他低头看着那块布,声音里带着些感慨:“等砚欧长大了,就告诉他这布上的金线,一头连着非洲的赤铁矿,一头连着威尼斯的染坊。就像他的名字,‘砚’是东方的墨,‘欧’是西方的土,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根。”
索菲亚突然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牛皮封面是她自己用棕榈叶汁染的,边缘还留着叶筋的纹路。她翻开本子,里面画满了彩色的画:非洲孩子坐在地上学织金线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