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中医老祖,出手整治中药圈 > 第18章 why baby why

第18章 why baby why

    第18章 why baby why (第3/3页)

人听了他的话,将他之前在直播间内所讲的东西放在了心上。

    等到晨练结束后。

    谢星远吃完早餐并没有急着让便宜曾孙女开播,而是意识微微一动,瞬间进入了他的随身药田当中。

    放眼望去,只见三亩见宽的五色药田上已经长满了绿绿的嫩芽。

    显然是那些播种下去的中草药种子都发芽了。

    虽然外界只过去两天时间。

    但是在1:10的时间流速下,随身药田空间内已经过去了大概二十天。

    二十天的时间,在温度、湿度以及土壤都符合植物生长需求的条件下,足够这些中草药种子生根发芽的了。

    低头看了一眼脚下生长出来的嫩芽,谢星远蹲下身来轻抚着嫩芽上的叶片,脑海中立刻便浮现出了相关的信息。

    【丹参。】

    【种植年限:20天(生长中↑)。】

    【药效值:4%(正常值应≥75%)。】

    “才二十天药效值就达到了4%么?看来这随身药田的作用确实堪比完美的野外生长啊!”

    谢星远心中不由得感叹了一句,对于这个药效值显得非常满意。

    要知道,野外生长的丹参生长四年左右采挖是药效最佳的状态,而人工栽培的丹参成熟期会缩短至2-3年左右。

    虽然三年左右的丹参药效成分也足够,但是相较于野外生长的丹参而言,还是略微有些不足。

    当然了,其实这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现如今的《中药药典》标准中,是以丹参根系中含有的丹参酮ⅡA含量来认定药用成分的,说白了是通过西医科学的研究认定药素来认定药用成分的。

    因此只要丹参根系中的丹参酮ⅡA≥0.3%,就被认定为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但是丹参的药效真的是由丹参酮ⅡA来决定的吗?

    中医认定的药效标准会是丹参酮ⅡA吗?!

    很显然,并不是这样的。

    中医古籍中认定的药效标准与西医成分认定的药效并不是一个概念,很多药效并不是所谓的科学能够解释的清楚的。

    说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个中医药方中需要用到‘浮小麦’,要的就是‘浮小麦’中所含有的升浮之气。

    什么是‘浮小麦’?

    浮小麦就是能够漂浮在水上的麦子,也就是瘪麦子。

    如果按照西医科学的标准来认定,这瘪麦子跟麦子没有任何的区别,其中的成分跟面包中没有任何的差异。

    于是有位中医大夫在开方的时候,觉得方子中的‘浮小麦’没有任何的作用,直接便将‘浮小麦’给删了。

    结果就是这个方子开给患者后,患者一连吃了三天没有任何的效果。

    最后这位中医大夫想了想,只好又在方子里重新加上‘浮小麦’试了试。

    结果在方子里一加上‘浮小麦’后,这个方子立马见效,患者喝完药后是效如桴鼓。

    要是按照西医的科学标准来认定,这‘浮小麦’的成分跟面包一样,那啃点面包不是一样吗?

    但事实就是摆在眼前,浮小麦与面包吃下去所带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在这个中医药方中,要的便是浮小麦中所蕴含的升浮之气。

    这才是中医认定的药效。

    因此不能单纯的以药物成分来认定药效,成分是成分,药效是药效。

    最起码在中医方子里,浮小麦和普通小麦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药材,但是它们所含有的成分又完全一样!

    中医讲究的是阴阳调和,气机升降,药性归经等等。

    这些东西是几千年的经验医学,并不是所谓的科学,也不是西医能够明白的东西。

    你能说经验学不科学吗?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既然经验学证明了这个方子有效,那么即便这个方子有多么的不可思议,不科学,它也依旧是有效的治病方式。

    不能因为你一句‘不科学’就否认它确实行之有效。

    只不过认定方式的不同,造成了许多人对中医药法的理解错误。

    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所以中医学是需要师傅带的,并不是光从课本上学习就能够理解的。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