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抗战:黄埔将星,开局降服李云龙 > 第四百零六章 苏长青版以工代赈,灾民积极参与赚工分换粮食

第四百零六章 苏长青版以工代赈,灾民积极参与赚工分换粮食

    第四百零六章 苏长青版以工代赈,灾民积极参与赚工分换粮食 (第2/3页)

豫南省的老百姓们而言,如久旱逢甘霖。

    缺衣少食的老百姓们,此时能有一口吃的。

    这让他们迈入鬼门关中的腿,又被收回来了。

    生的希望!

    重新燃起!

    “司令,目前豫南省受灾的老百姓们。”

    “在有组织的引导下,朝着我们设置的几个赈灾点移动。”

    “这些受灾的老百姓真多啊,我们运来的那么多粮食,都被一扫而空了。”

    “要不是北满地区今年种植了大量的红薯、土豆和玉米的话。”

    “我们也很难弄出这么多的粮食,赈济这些受灾的老百姓啊!”

    红薯、土豆和玉米!

    三大亩产量极高的农作物。

    更是饥荒时代的救命粮。

    像红薯,一般亩产在2000~4000斤(鲜薯),高的可达5000斤以上。

    即使在较差的沙土、丘陵地带,也能有1000~2000斤的收成。

    红薯耐旱、耐瘠薄,抗灾能力强,是灾荒年份的重要救荒作物。

    土豆:亩产一般在1000~3000斤,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尤其适合在高寒、贫瘠的山地种植,灾年常作为救命粮。

    玉米:亩产一般在200~500斤,高的可达600~800斤。

    玉米耐旱、耐瘠,适合在山地、沙壤种植,也是灾年重要的补种作物。

    而在这个时代,水稻亩产上等田185公斤,下等田115公斤,最下等田70公斤。

    麦亩产30-45公斤,大豆亩产20-35公斤。

    如果不是苏长青早就对豫南可能爆发极为严重的旱灾,有预案的话。

    就算是北满地区再如何丰收,也不可能喂饱这几百万,上千万张嘴。

    凭借着红薯和土豆的超高产量。

    足以支撑豫南省的受灾老百姓们,度过这个难抗的年份。

    “是啊,好在有这些在饥荒时代,能够救命的粮食啊!”

    如今,看到受灾的老百姓们有条不紊的排队,接受赈济。

    苏长青也是长松了一口气。

    “除了固定的几个赈灾点之外,我们还需要组织一些人下去。”

    “将生的希望!”

    “带给乡村中的留守老百姓们,很多年迈的老百姓无法离开村庄。”

    “只能在饥饿中等死,我们所能做的。”

    “就是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

    饥荒之年!

    大量的老百姓都是选择背井离乡,去讨一口生活。

    离开!

    就有生的希望!

    但是,很多年迈的老百姓。

    腿脚不方便的老百姓,无法离开。

    在没有了食物补充之后,只能在饥饿中等死。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抵达赈灾点。

    这也是苏长青为什么,坚持要派人下沉到偏远山村。

    去赈济那些年迈老百姓的原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苏长青的赈灾,绝不是一个口号。

    或者是只为了收买人心,做个表面工作罢了。

    若是如此的话,苏长青也不会费如此周折。

    将这么多的粮食,转运至豫南省一带。

    “是,司令!”

    “不过司令,这段时间来,青天党的表现倒是也很不错。”

    “大概是我党的一些工作,刺激到了青天党那边吧。”

    “不过也仅仅如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