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楚晚宁回奉,苏长青大婚 (第1/3页)
奉北。
随着大批量的移民进入了北满地区,昔日人烟荒芜的北大荒。
在这段时间内,充满了烟火气息。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
来自豫南的灾民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这片从未踏足过的土地。
“这里是北满地区的松嫩平原,也是我们奉北野战军的粮仓。”
“奉北老百姓们的粮仓。”
“这里的黑土地非常肥沃。”
“就是用黄金来换,也换不到咱这宝贵的黑土。”
手持大喇叭的指导员对这些抱着包袱,充满好奇的年轻男女解释道。
“指导员!”
“啥是黑土啊,咱只听过黄土,黄土高坡,晋西那一带都是黄土。”
“这个黑土!”
“是啥个子啊?”一名年纪轻轻的青年,抱着包裹儿。
一脸腼腆的问道。
“问得好!”
“这个黑土啊,就是黑色的土壤。”
“你们想一想,那些肥沃的土地不就是黑褐色的,树叶啊、稻草啊,腐烂之后。”
“土地养着养着!”
“就变成了黑色!”
“一口好田,需要堆肥、去养!”
“而松嫩平原中的这些黑土块的田,不用堆肥。”
“它是天然形成的良田。”
“由于这个黑土地形成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腐殖质层,该层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这种土壤的肥沃性源于其独特的成土条件:黑土地形成于夏季温暖湿润、冬季严寒干燥的寒温带混交林区,地面排水不畅形成上层滞水,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活动,导致植物残体难以分解,逐年累积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
“这种黑土地啊,它的有机质含量极高,通常在30~100 g/kg之间,远高于其他土壤,这使得其肥力水平高,能够支持高密度作物种植。”
“此外,黑土地还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和水分流通,同时具备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在干旱季节仍能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
“这种土壤的形成需要数百年时间才能累积一厘米厚的腐殖质,我们要去的松嫩平原,它的黑土层平均厚度可达一米以上,最厚处甚至达到两米,见证了漫长的自然循环过程。”
“正因如此,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和“一两土二两油”,成为全球最珍贵的农业资源之一。”
众人也听不懂指导员的这些“专业术语”,但这并不妨碍众人理解黑土的肥沃程度。
有些在新式学堂中学过数学的年轻人,举起手来。
“几百年才有一厘米的黑土。”
“那一块地界的黑土不得是几万年才形成的。”
指导员一听,嘿嘿直笑,“没错!”
“你说的很对,这些土地就是几万年形成的。”
“天然的!”
“上好的田地!”
“指导员,我们能不能看一看外面的风景啊?”
有青年问道。
“对对对,指导员,我们能不能看看外面的风景啊?”
对一切充满好奇的移民青年们,向指导员恳求道。
“行!”指导员很是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随着列车车厢的车门的打开。
一众青壮年像是好奇宝宝一样,朝着外面看去。
“指导员!”
“那一个个杆子是什么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