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坏了!消防用上正版了! (第2/3页)
电磁推射?
电磁弹射!?
电弹!!!
“我去,你这玩意儿和航母是一个技术路线?”
一时间。
所有人都不会了。
原本以为你用的是火箭军的技术路线。
仔细一看。
你这不是海军的路线吗?
利用电磁线圈的互斥力,赋予飞机初始加速度。
这不就是电磁弹射吗?
海军弄了好几年,现在还在上舰试验,没完全形成战斗力。
怎么说!
你消防队又用上了。
一听和国之重器一样的技术路线。
钱伟和王钊和瞬间就不困了,一扫阴霾,上前仔细观察。
“这玩意儿能飞多远?”
魏修:“150公里。”
听到这个回答。
人群中有人绷不住了。
“不可能!”
跟随谢主任一同而来的电科集团的姜福元立刻提出质疑。
电科集团的老本行就是研究无人机。
我军在役和研发中的炮射无人机,几乎都出自他们之手。
没有人比姜总更懂无人机了。
“我承认,利用电磁弹射是很高明的想法。”
“这样确实可以提高无人机的作战半径。”
“但150公里的距离,也太远了。”
“这样对于飞机的初速要求太高了!”
诚然。
电磁弹射是可以增加初速,从而增加无人机的作战半径。
但!
初速越大,飞机在膛口处承担的过载也越大。
无人机可不是炮弹,硬铁一块,随便造。
这玩意儿里头有芯片,有精密仪器。
一旦承受巨大过载。
轻则飞机失效,重则一出膛口就粉身碎骨。
目前电科集团最主流的技术,也只能飞15公里。
再多,无人机会无法承受过载而失能。
如果要发射更很多里程的无人机,就只能选择专用的发射平台。
“这位一看就是懂行的。”
听到质疑,魏修眼前一亮。
心中终于不是麻瓜了。
“确实,过载是我面临的比较庞大的挑战。”
“我尝试着用机械分离技术,改进了一下过载的瓶颈。”
“目前这款炮射灭火弹能承受3600G的过载。”
“所以基本上能应付现存技术条件下的所有膛口速度。”
夺少!
3600!?
听到这个数字,台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