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BJ与上海 (第3/3页)
年拍的,那时候还没下放。”
...
傍晚收工,许成军路过钱明的床铺,见他正对着小煤油灯啃数学题。
草稿纸上画满了函数图像,旁边还压着本《高中代数》,封皮上写着“1965年版”。
“这道题我会。”
许成军蹲下来,拿起铅笔在纸上画辅助线。
“你看,把这个三角形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
钱明的眼睛越睁越大:“对啊!我咋没想到?”
他推了推眼镜,狐疑道:“你数学这么好?”
“我爹是教数学的。”
许成军笑了。
“小时候被逼着做了不少题。”
其实,原主那数学不说稀烂也比钱明好不哪去。
但是,以他后世的眼光看现在的数学题其实真不难,这个年代的高考大致也就是后世初三到高一的水平。
英语也是。
...
两人头挨头算完题,钱明突然说:“你那稿子改得咋样了?回头找刘干事帮你递个稿子?”
“估计得写几天。”
许成军想起信里父亲说“县文化馆的老刘是好人”,是他爹的老同事!
熟人嘛!好办事!
“到时候再看情况,说不得得麻烦你呢。
“那都好说。””
钱明应着,又从枕头底下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十张方格稿纸:“这个给你,我哥从部队寄来的,说是军用的,厚实。”
“抄稿子好用。”
许成军心里一热。
这年代稿纸金贵,十张纸够写半篇小说了。
这大队里,虽然不大,但是到处都是关心他的人。
...
他刚想道谢,却见钱明的目光落在他衬衣口袋上。
那里鼓鼓囊囊的,是父亲的信。
“你不回县城当老师?”钱明突然问。
“先不了。”
许成军望着窗外的麦田,夕阳把麦浪染成金红色。
“试试投稿吧,奔着上海去。”
钱明点点头,重新低下头做题,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也好。我往BJ考,咱们说不定能在火车站上遇见。”
许成军没说话,拿起钱明给的稿纸,借着煤油灯的光写起来。
...
远处传来杏花家的咳嗽声和赵刚他们打牌的笑闹声。
知青点的夜晚来了。
许成军把父亲的信夹进稿纸里。
里面一句话显现了许父的眼界,他在信里给了许成军另一个选择。
“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得有看世界的眼睛”。
上海和BJ,两个遥远的地名。
在1979年的风里,正悄悄变成两个年轻人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