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的时代1979! > 第四十八章 吴侬软语

第四十八章 吴侬软语

    第四十八章 吴侬软语 (第1/3页)

    一大早,汪曾祺已经带着公文包走了,说是要去文联开会。

    前辈起来了,许成军也不好赖床。

    跟着起来收拾东西。

    一会要去复旦中文系探探路。

    朱老给的时间充裕,但是没说具体时间,去了不一定能碰见人,这趟估计就算踩点。

    但是以防万一,许成军还是仔细检查了一遍要带去面试的东西。

    帆布包被他拽到膝头,首先塞进的是《安徽文学》的用稿通知。

    “老周拍着桌子保下来的头条,得放最上面镇场子。”

    省级文学杂志的头条,在哪个年代都不算简单。

    又抽出《收获》的采用稿签,“《收获》录用的稿子,这是硬通货。”

    《收获》的地位在中国文学上就是一座山。

    随后是被《安徽文学》“新人三十家”录用的《时间》、发表在《安倾报》的《向光而行》以及未发表的《狗尾巴草》这三首诗、发表在《合肥晚报》的短篇小说《称星照春风》。

    穿越来到现在的几个月时间,倒也算没闲着。

    创作不易,生活叹气!

    直起身时,晨光正好照进屋里。

    许成军对着镜子理了理衬衫领口,突然乐了:“说起来要是后世搞个79年最强文学新人,我怎么也得榜上有名吧!”

    什么蒋子龙、卢新华、张洁!

    就没一个比他年轻的。

    下次得带个“最强新人”的牌子,好歹下次在食堂里多混块肉嘛!

    实在不行来块带皮的也凑合!

    最后往包里塞了块上海奶糖,许成军玩笑似的对着镜子敬了个礼:“走了,去复旦刷boss!”

    ....

    93路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

    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旁白这样描述这座魔幻的城市:“那个年代的上海,大概是所有人心中的罗曼蒂克。”

    一句话就能勾起人们对旧上海的无限遐想,十里洋场、吴侬软语,繁华与风情。

    而窗外的上海,历经岁月变迁,景色与氛围已截然不同。

    曾经的十里洋场褪去了民国的浮华。

    外滩的万国建筑虽依旧矗立,却少了昔日的灯红酒绿;

    黄浦江码头依旧繁忙,扛着麻袋的工人身影里,少了江湖气,多了集体劳动的质朴感。

    街道上的法国梧桐依旧成荫,但橱窗里不再是洋装旗袍的精致陈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