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国家队 (第1/3页)
高副县长继续宣布:
“这次危机,张副厂长压力山大,却没有乱了方寸。他无条件支持革新,顶住了质疑,这份担当值得全厂,不,全县所有干部学习!”
话音稍顿,他看向另一边:“还有周铁牛同志,忠于职守,发现问题当机立断,替厂里挽回了一笔不小的损失!经调查组和军分区提议,厂党委研究决定,即日起——”他提高了声音,“火线提拔周铁牛同志为军品一分厂生产副厂长!”
掌声更响了,而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那个真正化解危机的人身上——王铁山。
他那手化腐朽为神奇的“稻壳炼钢”,被高副县长亲自写进了一份厚厚的报告,字里行间尽是赞叹。这份报告,连同关键的检测数据,直奔省里,成为技术突围、自力更生的鲜活例子。
从此,在省机械厅和国防工办领导那里,“王铁山”这三个字,不再平平无奇,它意味着奇迹发生了。
风暴过后,高副县长和钱东海副部长想法一致:这个已升级为省级战略的军品项目,事关重大,万无一失就得靠王铁山。没错,必须给他更大的担子,让他真正成为项目的核心……
周末夜晚,风波暂歇。王铁山,回到了家中。
灯下,他仔细考校妹妹王银贵的功课。
王银贵不仅功课全优,那本被王铁山戏称为“家庭财政总账”的物资消耗记录本,更是被她记得井井有条、清晰无比。
看着妹妹在灯下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再看看那本堪称“艺术品”的账本,王铁山决定再推她一把。
他掏出一张崭新的十元“大团结”和一沓比钱还金贵的工业券,放到妹妹手里。
“银贵,下周日不用待家里了。拿着这些钱票,去县里的废品站、供销社、新开的自由市场,都转转,看看。”
“不用买任何东西。”
“只记下你能看到的所有东西的价格。””
“回来给我列一张,安阳县主要物资的详细价格清单。”
他要开始有意识、系统性地培养妹妹对价值、市场和商业的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