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竟然还有这么多钱 (第2/3页)
深远。
冒名顶替的事情一了,第一期华清月刊才筹办出来,一本有八十页的彩印,上面内容很丰富品质高。开篇是华清文学院的教授写的导读散文,句句都能单列出来当青年的座右铭了。
故事、散文、诗歌、科普、微小说、连载长篇、推理、专访、时事等等都囊括了,每一篇都在展现着华夏文字的魅力,不同的题材同样的吸睛,文学匠心的殿堂!
初稿递交上去后,陈校长他们拿来品读都连连点头称赞,直接拍板通过了。
而这一期的月刊中,一篇只有短短五百字,却反转了三十次的侦探小说,被刊登到了京都日报上,下面注明了出处和作者。自然,以时小慧为主人公的“我用十年走出大山,致谢的那些人”,也在京都日报第二版。
这篇文章讲述了时小慧求学的艰辛,遇到的那些领着她成长的家人、朋友、老师,以及将她从深渊中拽出来的调查小组。
朴素的文字中,人们却能感受到一个大山里的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望,对外界世界的向往,也让人能够感受到人情的暖,忍不住珍惜自己的生活。
更是给市教局的工作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华清月刊第一期投放数量不算多,几乎月刊刚发到全国各大高校,阚副校长办公室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全是那些高校追加期刊的请求。
不仅高校,就是市里条件不错的初高中也将华清月刊当做学生读物。学生们个人喜欢,想要反复品读的,便去邮局订购。
也有不少参加工作的青年,读了京都日报了解到华清月刊,抱着尝试的态度订购的。
投放的是免费的,追加的则按照一本书三毛五收费。
在华清月刊第二期印刷出来时,第一期加印的电话还打着呢,并且反馈想要第二期的电话继续。
阚副校长是哭笑不得,直接将用了这么久的电话专线,给了华清月刊。
不过才一个月的功夫,华清月刊不仅没有亏本,反而盈利不少,卖出去了十五万多份,扣除七成的成本费,也有一万五千多块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