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不把金针度与人 (第2/3页)
校田径队的总教练是张重庆,男子短跑教练是涂建国,涂教练手下有四位队员,其中一个是二级运动员,跑100米和200米兼项,是他最强的“竞争对手”。
涂教练打量了一眼新来的“苗子”,简单关照几句,让他们跟着正式队员训练,先做8分钟准备活动,接着是柔韧性练习,最后匀速跑上400米。他冷眼旁观,左麟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练得有模有样,司马完全是“门外汉”,现学现做,动作惨不忍睹。等到晨训结束,运动员去小食堂吃早饭,涂教练叫住司马,递给他一本油印的教材,让他回去好好补习一下,尽快掌握田径队训练的基本常识。
涂建国之所以对司马“另眼相看”,是因为徐则刚特地拜托他照顾一二,不过这样的照顾也极其有限。司马基础太差,跟不上训练节奏,对涂教练来说是个累赘,他的奖金按赛事成绩折算,平时训练任务很重,没时间浪费在司马身上。至于100米12秒10,200米24秒35,确实跑得不错,但在涂教练眼里也谈不上“惊艳”,司马就算进了田径队,至少练个两三年,能不能出成绩还不一定,希望太渺茫。涂教练看多了“天赋型”的选手,天赋好,吃不起苦,到头来止步不前,根本冲不出去。冲不出去,就不能折算奖金,不能折算奖金,他去喝西北风?
8点上课,司马掐着点赶到教室,才踏进门,无数目光齐刷刷投向他,某些同志唯恐天下不乱,还热烈地鼓起掌来。司马没有失态,沉稳地笑笑,四处找空座位,左麟站起身,招呼他坐自己旁边。司马坐定后低声问发生了什么,左麟告诉他来龙去脉,原来在大家心目中,他们参加训练就是为英语系“争光”,与有荣焉,值得鼓励。司马若有所思,那个年代的大学生真是单纯,把“争光”看得如此重,又如此轻。
下午16:30,左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