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教授的启发 (第1/3页)
1. 画展的偶遇
美术馆的咖啡厅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质桌面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斑。王凤娟局促地坐在角落的位置,手指不停地摩挲着茶杯边缘。画展已经持续一周,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观众要求与她交谈,这种关注让她既惶恐又疲惫。
“请问,这里有人吗?“
一个温和的男声从头顶传来。王凤娟抬头,看见一位银发老人站在桌前,手里端着杯美式咖啡。他穿着浅灰色羊毛衫,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炯炯有神,整个人散发着书卷气。
“没...没人。“王凤娟下意识往座位里缩了缩。
老人优雅地坐下,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本书。“我猜您就是王凤娟女士?“他微笑着,“您的《告别》那幅画,让我想起了我母亲。“
王凤娟惊讶地眨了眨眼。这位老先生说话字正腔圆,语调不急不缓,与小区里那些大嗓门的老头截然不同。
“您母亲也是...纺织工?“她小心翼翼地问。
“不,她是大学老师。“老人推了推眼镜,“但在那个年代,所有知识女性都面临着与您相似的选择。“
窗外的银杏树随风摇曳,几片金黄的叶子飘落在窗台上。王凤娟注意到老人的手指修长干净,指甲修剪得圆润整齐,没有一丝老人常见的黄垢或裂纹。
“我叫林修远,退休前在师范大学教艺术史。“他递来一张名片,“您的画作有一种罕见的真诚,不像很多专业画家那样矫揉造作。“
王凤娟的脸颊微微发热。她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双手,指节因常年劳作而变形,指甲剪得短短的,还带着洗不掉的颜料痕迹。
“我...我就是随便画画。“她声音细如蚊呐。
“艺术最珍贵的就是这种未经雕琢的真实。“林教授的目光落在她别在衣领上的“三八红旗手“奖章上,“就像您这枚奖章,承载着时代与个人的双重印记。“
王凤娟不自觉地摸了摸奖章,冰凉的金属触感让她想起那个阳光炽热的领奖台。她偷偷抬眼打量这位陌生的教授,发现他正专注地看着她,眼神中没有怜悯或猎奇,只有纯粹的欣赏。
2. 画室的邀请
“王女士,如果您不介意,我想邀请您参观我们学校的老年艺术班。“林教授从钱包里取出一张照片,推过桌面,“这是我去年带的学生作品。“
照片上是十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围在一幅巨大的壁画前欢笑。王凤娟一眼就认出那是本市的老城区街景,但色彩比现实更加鲜艳明亮。
“他们都和您一样,退休后才开始学画。“林教授的声音带着鼓舞,“最年长的学员82岁,去年还办了个人画展。“
王凤娟的心跳突然加快。她想起自己那些被媒体称赞的画,其实只是凭感觉涂抹,连基本的透视都不懂。如果能系统学习...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