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教授的启发 (第3/3页)
老人们纷纷鼓掌,眼神中没有嫉妒,只有真诚的欢迎。王凤娟局促地点点头,手心沁出汗水。
林教授领她到空着的画架前:“今天我们画'记忆中的色彩'。闭上眼睛,回想您生命中最鲜亮的颜色,然后把它表现出来。“
王凤娟迟疑地闭上眼睛。起初眼前只有一片黑暗,渐渐地,记忆中的色彩浮现出来——纺织厂里红色的光荣榜,劳模会上金灿灿的大红花,儿子出生时医院窗外的蓝天...
她睁开眼,拿起画笔蘸上朱红色颜料,毫不犹豫地在画布上涂抹起来。周围的声响渐渐远去,她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站在纺织机前,纱线在指尖飞舞。
“太棒了!“不知过了多久,林教授的声音将她拉回现实,“这种大胆的用色,完全跳出了传统框架!“
王凤娟这才发现,自己画的是纺织车间的一角——鲜红的机器,金黄的阳光,还有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女工背影。粗糙的笔触反而赋予画面一种原始的生命力。
“王女士,您有天赋。“轮椅上的老太太滑过来,伸出布满老年斑的手,“我是刘雅琴,85岁才开始学画。“
王凤娟惊讶地握住那只手,触感如枯枝般脆弱却温暖。她突然意识到,在这个教室里,年龄不再是限制,而是阅历的勋章。
5. 归途的思索
下课已是黄昏。王凤娟婉拒了林教授送她回家的提议,独自走在师大的林荫道上。梧桐叶在脚下沙沙作响,空气中飘着桂花甜腻的香气。
她想起课堂上那些老人的笑脸,想起刘老太太颤抖却坚定的手,想起林教授说“艺术没有年龄限制“。一种久违的期待感在胸中涌动,就像年轻时得知自己被推荐为技术标兵时一样。
路过一家文具店,王凤娟停下脚步。橱窗里陈列着各种画具,一套高级水彩颜料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她摸了摸钱包里周梅给的家用钱,犹豫片刻,推门走了进去。
回到家时,客厅里只亮着一盏小灯。李强在沙发上看文件,见她回来立刻起身:“妈,怎么这么晚?吃饭了吗?“
“吃了,在师大食堂。“王凤娟放下新买的画具,声音里带着掩不住的兴奋,“他们那的红烧肉不错,比咱们小区食堂强。“
李强愣住了。母亲很少对食物发表评价,更别说独自在外用餐了。他这才注意到,母亲的眼睛比往常明亮,佝偻的背似乎也挺直了些。
“课...课上得怎么样?“他试探地问。
王凤娟没有立即回答。她走到阳台,看着窗外的月光。今晚的月亮格外圆,银辉洒在茉莉花上,花瓣像镀了一层铂金。
“强子,“她突然说,“我想报个长期班。“
李强张了张嘴,最终只是点点头。他隐约感觉到,母亲身上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就像春日的泥土下,新芽正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