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入住驿馆 (第3/3页)
存在任何交流障碍。(注:以后换朝代,换位面,就不再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解释了。)
这可都是两千年前的老祖宗,与他们聊聊也能更好的了解到当时底层百姓的生活。
这也算是穿越的意义所在之一。
“老丈,这粟米何时下种?”李庆一好奇地问。
老农憨厚地答道:“二月下种,八月收成。”
说着还掰下一穗青粟递给他们看。
乔文柏四人则对路边的水车产生了浓厚兴趣。
那架用脚踏驱动的翻车(注:秦汉时期的龙骨水车),在溪边吱呀呀地转着,将水引入田垄。
最令众人震撼的,是路过一处正在修筑驰道的工地。
数百刑徒在监工的皮鞭下,将滚烫的沥青(注:秦代已使用天然沥青修筑道路)浇灌在夯实的路基上。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气味,周兴福捂着鼻子惊叹:“这工艺比现代也不遑多让!”
随着太阳渐渐西斜,官道上的行人多了起来。
有挑着柴禾的樵夫,推着独轮车的小贩,还有一队队押送物资的官兵。每当与这些人擦肩而过,张怀明等人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观察秦朝百姓的生活方式。
在最后一缕夕阳的映照下,远处的咸阳城隐约可见。
门楼上,玄色旌旗在晚风中猎猎作响,隐约可见持戟而立的卫兵身影。
校尉策马来到江叶身旁,恭敬道:“大人,前面就是咸阳。今日天色已晚,是否先在驿馆歇息?”
江叶点点头,转身对看得入迷的众人道:“今晚先在城外驿馆住下,明日一早进城。”
夕阳完全沉入地平线时,他们终于抵达了城东的官办驿馆。
这是一座由夯土围墙环绕的院落,门口挂着写有“传舍”二字的木牌。
几个穿着褐色短褐的驿丞早已在门外恭候多时。
驿馆的客房虽然被校尉特意安排为“上房”,但在乔文柏四人眼中简直寒酸得令人发指。
夯土抹灰的墙壁,铺着草席的矮榻,一套简陋的桌椅,外加一盏摇摇欲坠的油灯散发着昏暗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