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利在千秋 (第3/3页)
…”
“老臣提头来见!”李斯重重叩首。
周兴福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自己献上的不只是一袋种子,而是改变整个华夏民族命运的钥匙。
从今往后,或许大秦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饥荒。
往后的历朝历代,或许不会再出现‘易子而食’的惨状。
嬴政从王座上起身,慢慢走到周兴福面前,竟微微俯身:“周卿,朕代天下苍生谢过了。”
这一礼,重若千钧。
这一声“周卿”,承载着帝王少有的敬意,更似跨越千年的认可。
这一幕看得江叶等人动容万分。
待嬴政直起身,江义军上前一步,开口道:“草民江义军,亦有礼物送于陛下。”
嬴政温和的目光转向江义军,“哦,何物?”
江义军打开自己的行李箱,取出几块黑黝黝的矿石和几块经过加工的精煤,整齐地摆放在御案上。
他开始解释:“陛下,这‘煤炭’,一种比木柴更高效的燃料。”
嬴政拿起一块原煤,在手中掂了掂:“此物朕倒是见过,但民间鲜少使用。”
“这正是我想说的。”江义军语气诚恳,“在我们那个时代,此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用于取暖、烧火做饭。古之有云‘柴米油盐酱醋茶’,把柴放在第一位,因为生火做饭、取暖御寒都离不开它。”
江义军在准备此物时,专门查过资料,知道秦朝已经少量使用露天开采的煤,用以高温锻造,但因为技术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并未成为主流燃料,那就更别提普及到百姓。
普通老百姓要取暖,得用木柴。
但木柴并不是,你随便到哪座山头砍柴,就有得砍。但凡城池附近,或者村落附近的山头都是有主之物,你但凡敢上山砍柴,等待你的便是牢狱之灾。
故而,古时形成了一种职业,柴夫。这些人都是穷苦百姓,到几十里外,或者无主的深山之中砍柴,再放到集市上贩卖。
可见柴之难,柴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