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许易:我不会独享这份荣光!(10000字) (第1/3页)
在研发中心试完工程车。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星辰内部的中高层,都在频繁的开会时间中度过。
主要是布局新车工厂预生产,和商谈发布会前的准备。
而今星辰汽车在地方的规模,已然有了独当一面的趋势。
如今——
在街头巷尾都能普遍看到星辰mini的存在,开车的有年轻人,有女性,也有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
其中宝妈和年轻女性,占了有近四分之一的销量。
足以说明星辰mini在女性群体的市场,有多么讨喜了。
赫然成为了本地最常见的代步车之一。
地方这边,为了支持星辰汽车的销量,又单独颁布了针对星辰mini新能源车的年度新能源补贴。
【购买价格四万多的星辰mini,可以领取到4000元的新能源补贴】
除此之外,有报废燃油车或者旧车置换的,还可以享有六千元补贴。
这么一来二去。
就是一万元的减免!
让星辰mini在本地的销量猛涨了一大截。
附近的城区和工业区,充电桩相关设施,以及道路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比从前要高出一大截。
可以看到。
自从星辰汽车与F1工厂、星辰电池厂落地后,相关的领导来视察,每一次见面都是喜笑颜开的表情。
特别是星辰mini销量,突破两万五千台那一个月,脸差点笑裂了!
期间。
许易带着公司高层,参加了好几次市政府的组织“汽车产业供应链协同发展招商会”,落座在前排。
由地方出面,对接了一些搬迁过来的供应链厂商,和地方原有的下游工厂深入合作。
汽车公司销量的爆发增长,会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
尽管核心的三电都是星辰自研自产。
但更底层的原材料、轻量化零部件、座椅玻璃配件等,可是需求量巨大,慢慢有了产业链集群的趋势。
甚至有不少供应商表示,愿意主动折扣降价,拉长账期、承诺优先交付和质量交付,只为和星辰汽车签订长期供应合同。
对于这种事情,星辰这边当然不会拒绝。
一来二去,相关零配件的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进一步降低了。
……
回到主题。
对于整个上半年来说。
甚至是成立公司以来。
近期绝对是星辰汽车最关键的时刻。
同样。
也有大量的问题要解决。
当前最首要的一大问题。
就是没钱了。
——是的。
在许易这么大手大脚“砸研发”、“搞大基建”、“挖人才”,“搞深度整合”的情况下。
即使有着上市即卖爆的良好现金流,星辰汽车账面流动资金,终于也是烧得见底了。
仅仅剩下不到五个亿。
要用这笔资金完成接下来的预生产,撬动大量供应链,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到时候。
发布会开了,订单锁爆了。
车子一个月只能交个三四千台——那就真搞笑了。
等半年到大半年再把产能拉起来,到时候友商的新款发布可能都要跟上了。
尽管对电池技术这边,许易有着自信。
但越是能抢先独占市场,越能占尽天时地利的道理,是个人都懂的。
因此动作必须要快,产能必须要提前拉起来。
而今摆在面前的,无非两个选择。
一是拉融资上市。
目前星辰汽车在市场上表现出了不俗的销量,且还有自己的三电技术积累,远非当初那个靠老头乐起家的小厂。
在市场看来,这家公司很有潜力。
期间已经有不少大投资机构,想方设法找到星辰联系。
表达出强烈的投资意向。
只要融资了,就有钱。
只要让出一点点股权!
换来的就是百倍千倍的资金!!
甚至。
只要再多放出一些大单体电池包的技术与消息,那么投资界大佬的目光,都会关注过来!
先来两轮融资,再发布会上市。
直接就财富自由了。
在如此强烈的诱惑下,很少有人抵抗住诱惑。
不过这一切。
都被许易单方面给否了!
独裁这一块儿~~
的确。
在投资机构看来,有这么好的市场表现,马上融资上市,套现大捞一波才是王道。
否则,没大资金的投入,根本难以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哪怕技术跟得上,生产和后续扩张也要拉胯。
但在许易看来。
这和贱卖有什么区别?
融资上市稀释宝贵的原始股权不说,现在这个估值,也绝对代表不了星辰汽车的未来。
而且——
研发型公司,应对上市财报要求,需要定期披露核心技术信息与进展,就算有绝对控股权的情况下,在外部大资金和资源的干预下,也可能导致一些内部长期研发计划受到影响,不利于许易对公司的绝对控制。
所以。
他选择的是第二条路。
办公室。
“许总,‘工业资产抵押贷款’、‘知识专利产权质押贷款’的手续已经办齐了,另还有地方城投作为担保的‘信用贷款’,总计是25亿专项贷款,走绿色通道下发……”
梁守拙与站在一旁的财务部经理,正在进行整理汇总。
这一次。
他们用工厂的土地、厂房、设备做抵押,向银行申请“工业资产抵押贷款”。
除此之外。
还将除极星电池以外的,公司核心专利技术权,也打包做了纸质产权抵押。
再加上城投担保的五亿元。
总计是二十五亿。
要不是因为星辰科技大厦是整租的方式,这会许易连大楼都抵押上了。
“好,贷款落实到位了尽量安排到生产端,准备好产能的预热,然后咱们就可以进行召开发布会的前期工作了。”
许易点点头。
造车毕竟不是造普通的手机和电子产品,没有几十亿的资金,供应链生产都玩不转。
“威能电池那边的融资计划准备,进行得怎么样了?”
许易又问。
没错。
他刚才只说了星辰科技和星辰汽车不会融资上市,但又没说大量持股的威能电池不进行融资上市!
不等式直接秒了!
况且,国内车企拆分旗下的电池、零部件子公司上市,也算是行业主流玩法了。
而威能电池作为星辰汽车的现在的一级供应商,产能经过大幅扩张,磷酸铁锂的电芯技术又跟上了第一梯队的主流水平。
还有星辰科技长期授权的“极星大单体电池”的使用专利这个大杀器在。
根本不愁融不到钱。
且威能电池公司除了星辰汽车的大笔订单外,之前也是有独立运营业务和营收的,包括现在还在扩招自己的研发团队。
完全可以视作一个独立子公司,进行融资上市。
等于说。
威能电池将来长期会作为星辰汽车的一线代工厂存在,但不光供应星辰汽车,还可以对外供应低一级的动力电芯,作为独立业务运营。
而新建成的星辰电池厂,许易计划成立一个星辰能源。
星辰能源旗下的顶级动力电芯,将专供给星辰汽车生产与使用,并后续还可以扩展充电站建设与储能业务,必要时也可以进行拆分上市。
梁守拙微笑:“有不少投资机构和大投资公司发来了投资意向书,想要进行深度融资洽谈,而且给的估值还不低,大约在三十亿上下。”
按照威能电池经过多轮产能扩张,总共7gwh的总产能,未来两年内还有将产能扩张到30GWh的成长预期,以及目前的利润率折算,这个估值还算可以了。
这还是因为威能电池,押注的是磷酸铁锂电芯赛道。
要知道。
目前市面上估值更高的,反而是研发三元锂电芯赛道的电池厂,譬如宁德时代这种。
原因是三元锂电芯的能量密度更高,质量更轻,且放电功率更大,被视为将来新能源车的大主流选择,高端新能源车唯一选项。
磷酸铁锂电芯虽然也有安全性高和循环寿命强的优势,然而一致性差、质量太重、低温性能差,充放速度慢,却不被科技界看好。
两条不同的电池技术路线。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装车量来说,依然是三元锂居多。
但到国际锂矿、相关重金属矿大幅涨价,和后续磷酸铁锂电芯科技树上来,形式又会迎来一波逆转。
届时磷酸铁锂电芯的各方面性能弥补过来,成本优势凸显,实际装车量将会迎来一波逆袭,导致磷酸铁锂电池厂股价迎来一波飞升。
现在谈这些还太早,能把磷酸铁锂电芯技术做到国内第一梯队,已经足够很多投资机构看好了。
现在业内流行的一个调调,就是三元锂霸占中高端电车市场,而未来磷酸铁锂将霸占低端纯电市场,并作为储能业务的主流选择。
有这份预期在,磷酸铁锂电池路线就值得投入了。
其中不乏一些背后有资源、有实力有大融资渠道的资本,作为威能电池A轮融资的首选,至于没什么资源和实力的,则是在第一时间被筛选出去了,有钱也不会过多考虑。
梁守拙整理出一迭厚厚的投资意向书,“这里都是有丰富的上市指导经验的基金,有些是能提供电池行业的部分专利授权,还有投资方表示可以对接正极材料与锂矿资源的长期供应,比我们现在能拿到的成本价都便宜,我都整理出来了,您可以过目一下。
并且都可以接受AB股权架构,后续不会稀释您和原本董事会对公司的控制权。”
想通过A轮投资拿原始股,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钱只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人脉和资源。
届时电池厂的技术和原材料供应出现什么问题,投资方完全可以动用自己的行业人脉资源进行解决。
这种就是高附加值股东。
其次,若后续许易想将大量次一级专利的电池往国外供应,或者对接国外的能源业务。
那么外资的资源,也是必不可缺的,否则没有人脉,在哪里都难走通。
“可以。”
许易接过意向书,低头细细翻看,简短应了一句。
“你后续和这些投资人深入交流,尽量把估值预期拉高,把后续计划的规模和利润往大了吹,等到开融资大会,我再亲自去和他们吹。”
融资最重要的就是会吹,如果这点自信都没有,就更不能让投资人心里安稳了。
何况,许易还有个“极星大单体”专利授权这个大杀器没拿出来。
等到召开发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