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谁怕谁?【求月票】 (第2/3页)
干的火绳成本更低。
却被兵仗局一口否定,严令禁止制造,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的现实原因。
上面这些内官改进鸟铳的本事没有,但借制造火铳捞钱的本事却有,而且很大。
别的暂且不提,光是火绳枪使用的“火绳”一项,其中就涉及了外人无法看见的巨大利益。
这玩意儿不仅是使用量巨大的消耗品。
而且还具有可以被虫吃鼠咬、储存期短、受潮损坏等等不可名状的“优点”。
上面的那些人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具有这些“优点”的东西。
燧石可没有这些个妙不可言的“优点”,又怎会轻易被上面的人采用,那些人可不傻,他们的脑子活泛着呢!
“诸位大可放心,上面的事交给我来解决,你们只管听命行事便是。”
鄢懋卿毫不担忧的笑道,
“另外,为了尽快制造出足数的‘自生鸟铳’,我会将一批现成的番鸟铳送来,你们先在这批现成的番鸟铳上进行改造即可。”
“至于你们……你们发明‘自生鸟铳’,便皆是我大明的功臣,皆是我大明的柱石。”
“我定当向皇上为你们请功,请求皇上赐下封赏。”
他知道以大明如今的制造工艺,制造鸟铳的过程中最耗时耗神的便是铳管。
此事在《大明会典》和《天工开物》中均有记载。
这时候制造铳管时,是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
而钻铳工艺必须十分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
因此就算是最娴熟的工匠,一年最多也就只能保质保量的制造出13支鸟铳。
如此效率,就算命2500名娴熟工匠同时开工,要制造出他所要的那两千五百支“自生鸟铳”,也至少需要一个月。
兵仗局显然没有这么多娴熟工匠,因此刚才冯公公在这件事上倒是没有说谎,要让兵仗局补齐剩余他所需的鸟铳,可能真需要半年。
不过如果有现成的铳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造的话,肯定就容易多了。
“……”
刘大福等工匠闻言则依旧不敢答应。
这事根本就不是谁拍着胸脯打包票的事,如果没有皇上的圣旨,或冯公公的文书,他们这些小人物便无论如何都不能擅作主张。
否则到时候鄢懋卿一拍屁股走了,挨板子扣俸禄的还是他们,哪敢指望皇上的封赏?
甚至事情搞得再大一些,就算害得他们家破人亡,也不过是上面一句话的事罢了。
正当双方陷入了沉默的时候。
“鄢部堂,幸不辱命,咱家幸不辱命啊!”
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冯公公适时领着那个刚被鄢懋卿撵出院外的小太监走了进来,随后横了刘大福等人一眼,
“刘大福,你们几人看起来很闲啊,已经没有活计可做了?”
“冯公公恕罪,俺们正欲开工……”
刘大福等人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