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2/3页)
红炭笔圈出褐色的斑点,又在页边写了句:“草木灰不够用,下次多攒点玉米芯烧”。
过滤草木灰水的时候,麻烦突然来了——叠在一起的纱布没缠紧,刚倒了小半瓢水,清液就顺着纱布的接缝处往下滴,溅在青石板上,留下一圈圈淡褐色的印子。
林砚赶紧停手,陈溪从帆布包里找了块破布,叠成小方块垫在纱布的接缝处,又用麻绳多缠了两圈,确认不会再漏,才继续往纱布上倒灰水:“这纱布还是不够大,下次找块完整的来,省得这么麻烦。”
林砚擦了擦手上沾的灰,笑着说,末日里做什么都得慢慢来,这点小插曲算不上什么。
黄鼬蹲在旁边看着,见她们忙得没功夫顾别的,就转身往柴房里跑,没一会儿叼来块干净的粗布,放在旁边的石墩上备用,小尾巴晃得比平时欢,像是在说“我也能帮忙”。
刚滤了半陶壶,黄鼬突然对着棚角的枯叶堆叫起来,声音急促却不尖锐,小爪子扒着枯叶,还往林砚这边拽她的裤腿,像是有重要发现。
苏野最先走过去,用树枝轻轻拨开枯叶——底下居然藏着个小土洞,洞口爬着好几条细白的蛞蝓,不是之前零星见到的几只,而是一窝,有的已经快爬到棚布的缝隙了,爬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银色的痕迹。
“藏得还挺深,幸好黄鼬发现了,不然晚上这些东西钻进棚里,真叶得被啃得全是洞。”苏野用树枝把蛞蝓一个个挑出来,放在旁边提前准备好的干草木灰上,蛞蝓一沾到灰就缩成小团,没一会儿就不动了。
张梅怕还有漏网的蛞蝓,从帆布包里摸出薄荷粉,在土洞周围撒了个圈,又找了块平整的石板压在洞口:“这样它们就爬不出来了,晚上也不用担心偷偷钻进棚里。”
陈溪也过来帮忙,把周围散落的枯叶都拢到一起,用火柴点着,枯叶烧得“噼啪”响,火星偶尔溅起来,还能闻到淡淡的草木灰味道,烧完的灰烬刚好撒在薄荷粉圈外侧,又多了层防护。
好不容易滤完两陶壶草木灰水,林砚和陈溪各提一壶往棚子走,黄鼬抢先窜到前面,用小爪子扒着西侧的棚布缝——布缝太窄,陶壶的嘴伸不进去,它就用鼻子轻轻顶着布面,想把缝撑宽点。
林砚试了好几次,壶嘴还是进不去,只好找了根细竹片,想把布撑开些,没成想竹片太脆,一使劲就断成了两截。
“别急,我来试试。”苏野走过来,指尖的淡蓝微光轻轻托起棚布的边缘,像层软乎乎的垫子,把布缝撑宽了半寸,刚好能让陶壶嘴伸进去。
“慢着点浇,别溅到叶子上。”林砚慢慢倾斜陶壶,清液顺着壶嘴流进根周围的土缝里,没沾到一片真叶。
有棵芽的根长得比较靠外,陈溪就用小铲子轻轻扒开点土,露出细细的根须,等肥水流到根上,再把土填回去,用手掌轻轻拍实:“别让根露在外面,太阳一晒就干了,还容易被虫子咬。”
黄鼬没闲着,每浇完一棵芽,它就用鼻子轻轻拱根周围的土,把板结的土拱得松散些,让肥水能渗得更深。
遇到沾在土面上的细碎灰渣,它就用嘴叼起来,跑到远处的石缝里埋好,回来时还会蹭蹭林砚的手,小脑袋轻轻顶她的掌心,像是在邀功。
上午的雾渐渐散了,太阳慢慢热起来,照在棚布上,布面的露水没一会儿就干了,留下一圈圈淡痕。
林砚掀开棚布的缝隙往里瞅,缺钾最严重的那棵芽,叶边的褐点没那么深了,叶色也比之前绿了些,不再是那种发灰的淡绿,连卷着的叶尖都舒展了点。
她蹲下来摸了摸根周围的土,还是湿润的,心里松了口气:“看着是缓过来了,下午再来看一眼,要是叶边不卷,明天就不用补肥了。”
陈溪在棚子周围撒干草木灰,刚撒了一半,突然发现装灰的布包空了。
“糟了,灰不够了。”她皱了皱眉,黄鼬突然往柴房方向跑,没一会儿叼来半袋没筛过的草木灰,里面还混着点没烧透的小柴块。
陈溪笑着接过,坐在石墩上慢慢挑拣:“凑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