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4 章 送上门的政绩 (第3/3页)
李毅飞开门见山:“刚接到一个重要信息,一家实力不俗的高科技企业——青云科技,有意将他们原计划投资数十亿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转移到我们水又市来。”
此言一出,在座的几位局长眼睛都亮了一下。
数十亿的投资,还是科技含量高的制造业,这对任何城市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李毅飞环视众人,“但也考验我们的准备工作和诚意。
金主任,你们发改委要立刻牵头,梳理我们市在土地、财税、人才等方面,能够提供给此类高科技项目的最优政策包,要具体,要有竞争力,不能空泛。”
金星路立刻点头:“明白,市长,我们马上组织人手,对照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拿出一个‘政策洼地’方案来。”
“科技局、工信局,”李毅飞看向另外两位局长,“你们负责研究青云科技的技术路线、产品方向和产业链位置,精准分析他们的需求,看看我们能提供哪些产学研对接、应用场景开放等方面的支持。
要让他们感觉到,来水又市,不仅能享受优惠政策,更能获得发展的沃土。”
“李敏,”最后李毅飞看向招商专班组长,“你们专班负责全程对接,等青云科技考察团过来,你要拿出我们之前梳理的优势产业清单和精准招商策略,做好全程服务和谈判准备,这个项目,我亲自跟进。”
分工明确后,众人领命而去,会议室里只剩下李毅飞和刘建明。
刘建明递过一支烟,李毅飞摆摆手。
刘建明自己点上,吸了一口,才缓缓说道:“市长,青云科技这事……是好消息,但恐怕也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关注。”
李毅飞明白他的意思,一个从中原省“挖”过来的大项目,难免会引起张乾州书记乃至省里某些领导的微妙反应,可能会被认为是在挑战现有的招商格局或者“抢功劳”。
建明,我们做工作,首要考虑的是是否符合水又市的发展利益,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李毅飞语气坚定,青云科技是主动找上门的,我们积极对接,优化服务,是分内之事。
只要程序合规,阳光操作,就不怕任何关注。
当然,李毅飞话锋微转,带着一丝深意,“该汇报的程序,一步也不能少。
等考察意向明确后,我会亲自向张书记汇报。”
刘建明点点头,佩服李毅飞既有魄力又能把握分寸。
接下来的几天,水又市相关部门高速运转起来。
李毅飞亲自督战,要求所有准备工作必须扎实、细致、有针对性。
李毅飞甚至在一次内部讨论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金星路说:“金主任,你们拿出的政策包,要是竞争力还不如阴铁市当初给的,那我可要怀疑你的业务能力了。”
金星路听得额头冒汗,连连保证一定做到最好。
与此同时,李毅飞也并未放松对别的工作的督导。
他清楚,工作的好坏,将为他后续推动包括引进青云科技在内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提供更强大的背书。
就在李毅飞按部就班安排工作时。王总的的电话打了过来,王总在电话里笑着说:“毅飞市长,我们可是带着极大的诚意来的,希望水又市能给我们一个惊喜。”
“王总放心,水又市一定不会让您失望。”李毅飞自信地回应。
挂了电话,李毅飞站在办公室的全市地图前,目光深邃。
青云科技的到来,是他进一步打开局面,真正在水又市烙下自己印记的关键时刻。
所以他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确保万无一失。
李毅飞拿起红笔,在地图上规划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位置,用力地画了一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