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选边站 (第3/3页)
“好事?怎么可能是好事?”贺夫人脱口而出。
贺重安说道:“朝廷勋贵分成两派,一派是开国勋贵,另外一派是南征勋贵,我家的尴尬,就是两边不靠。开国勋贵看我们,降将出身,太宗朝发家,不是开国勋贵。更是参与南征之役。南征勋贵看我们,世代将门,百年门户,岂是他们这些在南征中被当今简拔的人,不是一路人马。这才让朝廷上,没有为我们说话的人。才会如此尴尬。”
“倘若南海郡王说话,我们家怎么能到如此地步?”
“你说得轻松,想让南海郡王为我家说话,哪里容易了?”
“当年不行,宁国公府做了这样的事情,却可以了。”贺重安说道。
这也是贺重安觉得裴昭是一个小流氓的原因。
裴昭根本没有从更大的版图来思考与武宁侯府的关系。
贺重安越研究越发现武宁侯府是一个大宝藏。无他,武宁侯府是真能打仗。不要看武宁侯在西海待的十分难受。那不是武宁侯的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这种治安战,本质上是政治战。不解决根本矛盾,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能说武宁侯无能。恰恰相反,武宁侯府能为了国事,往里面贴钱,看似愚蠢。其实恰恰说明,武宁侯能抗事,对国家忠心耿耿。
这样的人才,贺重安不相信整个大夏上层不知道。
这样的人才,任何政治团体,都是需要的-----再怎么争权夺利,都要有办事的老实人。
将来国家有事,武宁侯的资历与能力,足以担任一路主将。
裴昭看武宁侯?不过是破地方的一个总兵。
贺重安看过开国殉国堕落的样子,越发确定,开国勋贵之中能统率大军的人才稀奇,武宁侯有将帅之能,未必不能冲一下,大夏军方前几把交椅。
这样的人物,不来拉拢反而来逼迫?
如此一来,反而给贺家在南海郡王郑那家那里的投名状。宁国公府将武宁侯府逼到这个地步,武宁侯府倒戈,在道义上,就没有任何负担。同时也更容易得到郑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