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侯门庶子 > 第六十五章献策

第六十五章献策

    第六十五章献策 (第2/3页)

有的。立即派人将咸阳宫学之前各种公文拿过来,给贺重安。

    于是,在嘉成四十六年新年,贺重安白天,迎来送往。在贺家姻亲面前刷脸。晚上挑灯夜读,将咸阳宫学各种规章制度,内部公文细细读一遍。

    这些东西从明面上来看完全没有问题。

    贺重安凭借本能,就知道这东西是经过加工的。这墨迹都是新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郑邦承一句话,加班了许久。

    但这难不倒贺重安,贺重安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突破点,用红笔圈上:入学选拔。

    年后。

    贺重安再次来拜见郑邦承,郑邦基在一旁作陪。郑邦承看到这一句话。说道:“这是?”

    “这就是破局所在。”

    “我查过典籍,咸阳宫学的选拔,一般都是开国八公一言可决,但明面上的流程,却是宫中派人选拔。”

    “选拔只有笼统一句话,选拔各家子弟才能俱佳者入学。”

    “谁选拔?没说。”

    “什么是各家?”

    “就是家中有爵位的。”

    “什么是子弟?”

    “年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

    “至于才能俱佳。”

    “我查过一次明宗皇帝,在猎场有意,令贵族子弟射猎,以猎物多少,选拔入宫学的名额。宣宗皇帝时,西北生乱。正逢咸阳宫学选拔子弟,就以此为题考教子弟。有数位子弟脱颖而出。没有入学,直接去了西北。后都名列一方大将。”

    “没有统一标准。”

    贺重安对这种情况也很眼熟。

    那就是权贵子弟专用通道。这种通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标准含糊。比如推荐信,什么比赛金牌,等等。

    而夏朝做得更过分,根本没有标准。上面想让谁上谁就上。

    明宗皇帝当初设这个渠道,本质上就是为了收开国八公的私兵给的安抚。

    这也是为什么在设在皇宫内的宫学,反而是枢密院管的。

    这就是历史遗留问题。

    “重安,你到底想说什么。如何从其中破局?”郑邦承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