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行业标准制定的拉锯战 (第1/3页)
深秋的阳光透过政府会议室的百叶窗,在红木会议桌上投下一道道锋利的阴影,像要把桌上摊开的《智能配送行业标准(草案)》割成碎片。李默坐在桌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草案上“骑手权益保障”那一页——纸张边缘被他反复翻看,已经起了毛边,上面用红笔圈出的“意外险保额不低于 30万”“日均工作时长不超过 10小时”,正是此刻争议的焦点。
对面的王总突然嗤笑一声,声音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默。他是国内头部配送平台“速达”的副总裁,穿着一身深灰色定制西装,袖口露出铂金袖扣,手指上的翡翠戒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用指尖敲了敲草案,力度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傲慢:“李总,不是我们‘速达’故意抬杠,你看看这条款——意外险保额 30万,比去年提高 50%,还要限制工作时长,我们平台日均活跃骑手 15万,每年光保费就要多支出 4个亿,再加上缩短时长导致的配送量下降,企业怎么盈利?”
旁边“快送”平台的张经理立刻附和,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王总说得对,现在行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还在亏损状态,要是按这个标准,怕是撑不过明年。依我看,意外险保额降到 20万,时长放宽到 12小时,这样才符合实际。”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紧绷起来。墙上的石英钟“滴答滴答”地响,像在为这场拉锯战倒计时。监管部门的张处长皱着眉,手指在桌下轻轻敲击,显然也在权衡两方的立场。李默抬眼,目光扫过对面几位平台代表的脸——他们脸上的傲慢,像一层厚厚的冰,盖不住对骑手权益的漠视。他想起上周去调研时遇到的骑手老张,50多岁的人,为了多赚 20块钱,顶着暴雨配送,结果在路口被电动车撞了,因为平台意外险保额只有 15万,手术费还差 3万,他老婆带着孩子在平台门口哭了整整一天,最后是联盟凑钱帮他补上的。
“盈利不能建立在骑手的安全和尊严上。”李默的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坚定。他伸手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照片,推到桌中央——照片上,有骑手顶着烈日在路边啃馒头的背影,有骑手摔在雪地里还紧紧护着餐箱的样子,还有老张躺在病床上,腿上缠着厚厚纱布的特写,“这些骑手,是平台的基石。没有他们,再先进的智能调度系统,再快的配送时效,都是空壳。王总,你说企业要盈利,可去年‘速达’营收 87亿,拿出 4个亿保障骑手,真的会让你们撑不下去吗?”
王总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指攥紧了桌角的文件,指节发白:“李总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平台要养技术团队,要维护服务器,成本多大你知道吗?再说,骑手愿意多跑,我们凭什么拦着?这是你情我愿的事!”
“不是你情我愿!”李默猛地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